華聲在線訊(全媒體記者 王燕 攝影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張京明)展示新時代人民教師教書育人事跡風采,激勵教師以實際行動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爭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大先生”。9月8日上午,湖南省慶祝第39個教師節大會在長沙舉行。2023年度“湖南省教書育人楷?!狈Q號獲得者萬步炎、王云真、王良、尹敏蕓、盧光琇、張華、柳佳、黃守道、麻小娟、傅愛斌身披綬帶,走上主席臺接受表彰。
(資料圖)
▲湖南省慶祝第39個教師節大會現場
三尺講壇論古今,一方黑板寫春秋。會上,長沙師范學院附屬小學總校校長張華,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傅愛斌,新化縣吉慶鎮南山中學教師王云真,湖南科技大學教授萬步炎4位優秀教師代表進行分享。
張華:“世界上沒有比教師更幸福的職業”
“從走上講臺的第一天,我就想做一名好老師。我和每一位家長做朋友,用真誠的心去愛每一個孩子,竭盡全力教好每一個孩子,”張華說,“當畢業20多年的學生輾轉尋找調動到長沙的我,獻上教師節祝福時,當他們說最想回到我的語文課堂時,我覺得世界上沒有比教師更幸福的職業。”
“2011年成為校長的我,立志做一個好校長?!薄昂霌P徐特立老校長‘不用一個模子塑造人’‘要造成一定立場、一定方向又無限生動發展的人格’的教育思想。”張華以“最美的時光永遠在路上”為主題,介紹了她從教33年的育人和治校理念。
傅愛斌:“我是‘育種人’,奔走的田野孕育著一季又一季希望”
“你教育種,我研究育種,咱倆都是育種人。學生都是種子,你要多培育好種子?!痹∑皆菏繉Ω祼郾笳f的這句話,她一直銘記在心,并一直努力踐行為鄉村振興培養“好種子”的使命擔當。
好種子要有真本領。傅愛斌把課堂搬進田間地頭,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方向和家鄉特色產業,到田間磨煉技術。田間課堂使學生從書齋走向村莊,熟悉了農業生產全過程,鍛煉了吃苦耐勞、溝通表達等綜合素質。這一培養模式被遴選教育部產教融合典型案例。“我是‘育種人’,奔走的田野孕育著一季又一季希望?!备祼郾髮严M髑靶械膭恿?,為鄉村振興培養更多“好種子”,讓廣袤田野有生生不息的力量和源泉。
王云真:“教育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讓我真正找到了人生的價值所在”
“因為曾經的我有過刻骨銘心的痛苦經歷,所以我對學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愛?!蓖踉普嬲f,她早已記不清自己教了多少學生,“認領”了多少孩子,只記得,這些學生都是自己的“心頭肉”。
1980年,王云真出生于新化縣吉慶鎮一個偏遠的貧困家庭。由于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癥,她的學習之路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艱辛?!敖逃o了我第二次生命,讓我真正找到了人生的價值所在?!睆慕?3年來,她堅守鄉村教育,在她的眼里,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更讓我感動的是,有不少孩子長大后變成了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通過教育去點燃更多孩子的生命之火?!蓖踉普鎰忧榈卣f。
萬步炎:“國家每一個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自己努力的方向”
上世紀90年代初,萬步炎就致力于海洋采礦以及大洋礦產資源勘探高技術研究。為打破西方國家的海洋高技術封鎖,解決大洋富鈷結殼資源勘探、海底多金屬硫化物勘探、海底工程地質勘察、可燃冰保壓取芯鉆探等“卡脖子”問題,三十多年來,他堅定“國家每一個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自己努力的方向”的信念,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帶領團隊全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持續研發“海?!毕盗秀@機系統,一次次刷新海底鉆機鉆深紀錄,推動我國海洋資源探采裝備實現從無到有、從落后到領跑的飛躍。
“在海底鉆機的研發歷程中,我意識到海洋科技創新、自立自強,不僅技術要上去,人才培養更要跟上,”萬步炎說,2010年,他從長沙礦山研究院來到湖南科技大學,成為一名教師,希望在高校培養新一代國家海洋人才,確保我國海洋事業后繼有人。“這些年來,最讓我自豪的事情,除了‘海牛Ⅱ號’一舉刷新深海鉆探紀錄,就是帶出了一批好學生?!比f步炎驕傲地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