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日,有報道稱繼小鵬之后,大眾集團旗下捷達品牌正在與零跑汽車洽談技術合作。目前一汽方面已下發了內部發文件,若合作達成捷達將主攻經濟型電動車市場,并將像一汽奧迪將營銷公司遷至杭州去。與大眾與小鵬合作方式不同,這次一汽-大眾很有可能‘買斷’零跑的某一代平臺技術。
【資料圖】
對此,零跑汽車方面對此表示“不予置評”。截至發稿,一汽-大眾、捷達均未對此作出回應。
最近,合資品牌接連與中國品牌合作,充分展示了雙方合作的潛力和機遇。這種合作不僅加強了技術和資源的共享,還提升了雙方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合資品牌通過與中國品牌的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市場需求,并開發適應當地消費者的產品。而中國品牌則能借助合資品牌的品牌影響力和國際渠道,加速擴大市場份額。
——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模
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戰略舉措。受益于政策支持和技術成熟,2013-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保持高速增長,2022年,全國新能源汽車實現產量705.8萬輛、實現銷量688.7萬輛;同時,據公安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1310萬輛,占汽車總量的3.14%。,根據中汽協數據,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約為25.6%,預計于2030年達50%,預計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突破1400萬輛。
從產銷比來看,2016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維持緊平衡狀態,產銷比維持在95%以上,銷量良好主要得益于政府政策支持以及新能源汽車技術日趨完善。
——產業鏈剖析:大型企業已實現后向一體化布局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應;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按照用途可劃分為乘用車、商用車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新能源汽車后市場服務等應用領域。
從新能源汽車行業上下游產業鏈參與企業來看,上游企業包含贛鋒鋰業、華友鈷業等原材料供應商以及寧德時代、大洋電機等核心零部件供應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主要有比亞迪、上汽集團等國產企業以及特斯拉、寶馬等外資廠商;而下游主要有國家電網、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車充電及后市場服務商。大型企業如比亞迪等,已經實現后向一體化布局。
——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高速上升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逐步發展,2014年我國開始出現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由此也開啟我國新能源汽車元年。2015年全國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增長年,在2015年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在整體汽車行業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關卡,我國也在這一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國汽車總銷量比例)達到13.4%,較2020年大幅上升。
大眾急需中國車企的新能源汽車技術扭轉市場的劣勢。在前述業內人士看來,近期大眾與國內車企展開了頻繁而緊密的技術合作,旗下高端品牌與上汽旗下品牌智己牽手,大眾品牌則與小鵬汽車合作,若在經濟型車領域找到合作伙伴,大眾就真正做到了從之前的“市場換技術”,轉變為“技術換市場”。這也說明中國企業的技術已經征服了大眾。
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朱江明認為,未來更多的國外資本進入生產新能源車行業,例如許多國家的首富認為新能源汽車很好,可能會考慮造車,就會尋求有技術背景的車企合作。在這種合作模式下,他們得到技術授權,中國新能源車企也得到更好的走出去的機會。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