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資料圖)
據外國媒體報道,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前神經工程項目主任基普·路德維希(Kip Ludwig)估計,馬斯克旗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可能還需要10年以上時間才能將其腦機接口設備商業化。他下這個結論的理由是,Neuralink在腦機接口設備獲得商業使用許可前,需要走很長的一段路。該公司在人體臨床研究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過去很多年,Neuralink一直在動物身上對其腦機接口設備進行試驗。今年5月25日才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啟動首次人體臨床試驗的批準。在商業化之前,未來還會面臨許多挑戰。
腦機接口指在人或動物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創建的直接連接,實現腦與設備的信息交換。其工作流程包括腦電信號的采集和獲取、信號處理、信號的輸出和執行最終再將信號反饋給大腦。
腦機接口專利申請數量不斷增長
我國腦機接口行業起步較晚,與國外存在5-10年的差距,而且目前世界主要科技大國在腦機接口領域加速設立技術壁壘,限制技術對外出口。例如,美國商務部在2018年發布《出口管制改革法案》,禁止包括腦機接口在內的14項技術對我國輸出。但是,在各大科研院校及相關企業的努力下,我國腦機接口行業正在加快追趕步伐。從專利來看,2013年以來,國內腦機接口相關專利數量持續增長,且申請量增速明顯加快;2021年我國腦機接口行業專利申請量達到了1896件,為近年來的峰值。
市場規模小,標準體系尚未建立
根據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的估計,目前全球腦機接口行業市場規模已經超過15億美元,而國內腦機接口行業市場規模僅10億元左右,占全球市場規模的比重不足10%,行業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雖然國內腦機接口技術迅猛發展,但我國在腦機接口領域數據、腦信號解碼算法、信號采集設備方面卻尚未建立起較為統一的標準體系,這可能會導致未來市場缺乏秩序,阻礙腦機接口行業的發展。
腦機接口行業投融資仍處于早期階段
從單筆融資金額來看,2014-2022年我國腦機接口行業單筆最大融資金額雖然呈現上升趨勢,但目前仍未超過1億元,大部分融資金額為千萬或百萬級,規模較小。
產品發展情況:部分消費級產品已經落地
腦機接口相關的研發已經在仿生學、醫療診斷與干預、消費電子等多個領域展開,從產品開發情況來看,目前我國代表性腦機接口企業強腦科技、腦陸科技、柔靈科技等已經推出了一系列消費級腦機接口產品,應用范圍涵蓋兒童教育、娛樂、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
目前,腦機接口技術早期應用或以醫療和助老場景為主。華鑫證券認為,從臨床到最終上市,侵入式腦機接口仍有較長的路需要探索。但眾多腦卒中癱瘓人群、帕金森患者人群、漸凍癥人群需要腦機接口技術恢復功能,它在醫療上的應用需求迫切,可見,腦機接口市場具有廣闊的前景。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