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又一次被擺到了輿論的聚光燈下。
開年伊始,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將碾子山區富強街道撤銷,改設華安鎮;
與之相鄰的伊春更甚,一次性裁撤了烏馬河、錦山、向陽、曙光、雙子河、鐵林鎮6個街道,合并或改設烏馬河、翠巒、雙子河、鐵林4個鎮。
(資料圖片)
1、逆行
過去數十年,隨著中國工業化快速推進,行政區劃“升級”,例如撤鎮設街、撤縣設區/市才是主流。
在縣市層面,2016年,凍結近20年的撤縣設市審批終于放開,引發的浪潮直到去年才稍稍平息。據民政部數據,在2016-2021年間,共有41個縣榮獲“升級”,改為縣級市。
由地級市主導的縣(市)改區也愈加火熱。
2009年財政部推進省直接管理縣財政改革后,地級市為了避免原來所轄縣(市)脫離管轄,大力推進撤縣(市)設區,到2021年已經將至少130個縣或縣級市吞下,改為了市轄區。
國家去年接連發文“嚴格控制撤縣建市設區”,才遏止了這波熱潮。
在鄉鎮層面以下,工業化、城市化帶來的行政區劃變革更為熱烈。
僅2021年,全國就發生了800多次縣級以下行政區劃變更,其中一半左右是撤鄉設鎮、撤鎮設街或者撤鄉設街。
撤街設鎮的有多少?
答案是0。
而上一次撤街,還要追溯到2018年,天津市將口東街道和大白街道改為口東鎮和大白莊鎮。再上一次,就要到2014年,內蒙和新疆2個西北省份撤銷了3個街道設鎮了。
和前幾次不一樣的是,同時期發生的一些事,賦予了這次黑龍江撤街設鎮一些特殊色彩。
首先是國家統計局1月中旬公布了數據,中國2022年出生956萬人,死亡1041萬人,人口比上一年年末減少85萬人。這是改革開放中國高速工業化以來,第1次出現人口負增長。
其次是前面提到的撤縣設區設市被叫停,和近年來屢屢提到的“嚴控特大超大城市擴張”等結合,可以明確聽出中國快速城市化歷史告終的信號。
從“九一八”事變淪為日本侵華前哨,到“一五”計劃成為新中國工業中心,再到改革開放之后的塌陷,東北這塊土地每次變化,都折射著中國社會的變遷。
如此多的因素疊加,使得這次撤街設鎮,額外得吸睛。
然而,為什么行政區劃變更,如此引人注目呢?
因為行政區劃變化,是一個地區經濟、產業發展趨勢最直接的指標。
2、同級不同命
首先,行政區劃調整的實質內涵是什么?
從行政級別來說,憲法規定的中國行政區劃分為省-縣-鄉三級,但同時也規定較大的市分為區、縣,因此在縣級之上又形成了地級區劃,實際上形成省-地-縣-鄉四級體制。
每一級別又有不同的具體類型,比如省級分成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
地級有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盟;
前面說的縣級市、縣、(市轄)區,以及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林區,都屬縣級。
縣級再往下,就是鄉級。本次事件的主角——街道和鎮,都屬這一級別。除此以外,鄉級常見行政單位還有鄉,以及不常見的縣轄區、民族鄉、蘇木、民族蘇木。
既然鄉、鎮、街道是平級單位,“撤街設鎮”的調整有什么意義?
3個平級行政單位,定位有實質性區別,其核心差異就在于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
鄉是鄉級里面的農業區劃,基本上管轄的全是村莊,絕大部分是農業人口。理論上鄉政府駐地也應該是村莊,不過,現實中鄉政府駐地村的城鎮化程度會相對其它下轄村莊略高一些。
鎮則是偏城鎮型區劃,理論上是由小型城鎮及周邊的少量村莊組成,在實際中往往包含大量村莊。
街道是市轄區的一部分,也就是城市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街道的性質和鄉、鎮不同。
街道是區政府的派出機關,自身不具備完整的政權組織,因此和鄉、鎮政府并非一一對應。因此在街道和鄉、鎮之間變更區劃時,有時會出現街道設立了,鎮政府還沒撤,導致鎮里有街道這樣的特殊情況。
同樣的劃分還出現在縣一級,縣、縣級市、市轄區就對應著農業區劃、城鎮區劃、上級城市的一部分。
當然,“農業區劃”“城鎮區劃”只是理論層面的粗淺劃分,也會出現一些特殊情況。如果某些地方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義,即便工業基礎薄弱、城鎮人口稀少,同樣有可能被“升級”成為城鎮區劃。
接下來,不同的定位自然對應著不同的待遇。
相較于農業區劃,城鎮區劃在二、三產業發展上有更多權限,用地方面也有更多政策便利,所以從農業區劃轉變為城鎮區劃,通常視為“升級”。
比如說,鄉“升級”成鎮,就有大批土地從農業集體土地轉化為能被政府直接征用的土地;縣只能審批100萬美元以下的建設項目,“升級”成縣級市后,就可以審批3000萬美元以下的項目。
而鎮變身為街道,就被納入城市規劃范圍后,雖然失去了獨立性,但各種市政配套設施也能迎來統一升級,大多情況下百利而無一弊。
還有名聲上的優勢。出去招商引資時,市肯定比縣更有吸引力,鎮聽上去也比鄉更繁華。
種種好處,不一而足。即便是平級調整,但這種變化就如同打開了隱形枷鎖,能夠借助更高層級的資源,為自身經濟發展加速助力。
總之,行政區劃調整是一個官方認證的經濟發展指標,一個地方一旦獲得“升級”,就預示著經濟的騰飛和產業發展的巨大空間。
3、逆天改命
通常情況下,鄉級行政單位區域范圍較小,包含的人口、產業規模也不大,相關變動不容易反映長期大范圍的產業變化。更值得關注的是縣級及以上的行政區劃調整。
在這方面,靠“升級”實現“逆天改命”的最典型例子,就在東北。
和齊齊哈爾、伊春同處黑龍江的撫遠,2016年從縣升級為市,結果成了塌陷的東北地區里,一塊難得的高地。
從經濟和產業基礎來看,當年撫遠GDP總量只有50億左右,人口15萬,而農業占GDP比例7成,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4%,第二產業只占GDP的6.3%,從各方面來看,這里都不具備城市發展的基礎。
不過撫遠好就好在,它有特殊的區位因素。
撫遠作為中國版圖上最東端的“東方第一城”,東部、北部均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邊境線長達212公里,是非常重要的邊境口岸。
更特殊的是,它是全國邊境縣口岸中唯一與鄰國省會級城市對接的,對接的對象是哈巴羅夫斯克——俄羅斯遠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俄羅斯遠東地區商品物資集散地。
依靠這一地理優勢,早在20年前,就有東北農民從這里出發,到對岸一望無際的遠東荒原上承包一片土地,利用先進的農業機器和成熟的大平原耕作經驗,實現了遠高于家鄉的收入。
作為中國向前蘇聯地區反向輸出工業文明的前哨站,依靠著重要的戰略地位,在這輪撤縣設市的潮流中,撫遠成為第一批被“升級”的縣。
從2011-2016年,撫遠縣GDP從39.9億元增加到50.7億元,增幅為27%,比黑龍江整體增幅(20.2%)高出不到1/3。
而到撤縣設市之后第5年,撫遠市GDP達到了78.1億元,5年增幅54%,是同期全省增幅(25.2%)的2倍多。這還是在受疫情影響,撫遠市2021年GDP負增長的情況下實現的。
雖然撫遠市并沒能留住人口(從8.4萬下滑到8.2萬),不過產業升級彌補了勞動力缺失,拉高了人均GDP。
目前,撫遠市已經是東北農業工業化、科技化的典范。
據央視網報道,糧食機械化、標準化作業面積達到542萬畝,推廣“三減”面積18萬畝(不含農場),完成烏蘇鎮灌區一期、土地整理等農田水利工程10個;去年底發射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在太空中進行了蔓越莓“太空育種”試驗,5萬粒蔓越莓種子全部來自撫遠。
這只是上百個撤縣改市成功案例中的一個,湖南寧鄉、陜西神木、江蘇海安等縣級單位也在設市后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此外,在2021年百強縣中,縣級市占了79個,而且前20除了長沙縣以外,全是縣級市。
4、機會在哪?
如前文所說,遏止過熱的城市化趨勢,實現“新型城鎮化”是近年來行政區劃調整的主要基調,去年整年沒有任何撤縣設市的申報獲批。
不過,本輪剛剛設立的縣級市,發展勢能顯然不會這么快就釋放殆盡,尤其是本身依靠產業基礎提升實現“升級”的地區,其短期內增長空間依然值得關注。
像是2017年設市的浙江玉環市、陜西神木市、貴州盤州市等,到疫情時依然取得了遠高于全國水平的經濟增速。
不過,新型城鎮化不是停止城鎮化,只要中國產業還在升級,人口還在集聚,那么撤縣設市就依然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這個前提下,一些有能力但是還沒設市的縣就非常值得關注。這方面,最直接的引導就是“百強縣”榜單,像是新能源轉型迅猛的準格爾旗,很有可能成為下一波撤縣設市啟動后,最先獲批的縣。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中西部地區的撤縣動向。
2017年,民政部有關負責人就撤縣設市相關問題解讀時表示,在區域布局上,將充分考慮“四大板塊”區域差異,適度向中西部地區傾斜。
從這輪撤縣設市的情況看,41個新設縣級市,有32個在中西部地區。
結合各種中西部地區產業發展和城鎮化的規劃文件來看,國家有意愿通過撤縣設市,帶動中西部區域經濟發展、加快城鎮化。在這個背景下,已經設市的城市很可能獲得資源傾斜,還未撤縣的地區,未來也可能更容易撤縣設市。
前瞻經濟學人APP 產業觀察組
更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
【1】《2023-2028年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路徑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區域產業對標研究、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參考資料:
【1】《TOP100!賽迪發布《2022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賽迪顧問
【2】《東北撤街設鎮,山西縮減鐵飯碗……一場大變革真的來了》,國民經略
【3】《撤縣設區開始被叫停,多個“超大城市”將成泡影?》,江蘇城市論壇
標簽: 縣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