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研發延緩阿爾茲海默癥新藥 力爭年內獲批生產銷售
日前,由美國渤健和日本衛材共同研發的藥物“侖卡奈單抗”(Lecanemab)延緩阿爾茲海默癥癥狀加劇的效果已經得到證實。目前,兩家公司正力爭在年內獲批,實現藥物的生產和銷售。據稱,這一藥物適用于阿爾茲海默癥早期患者。如果該藥獲批,它將成為日本國內第一款能夠抑制病情惡化的認知障礙藥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年我國“深海勇士”號和“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共完成175個潛次
從1月17日在滬召開的“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用戶科學指導委員會年度會議上獲悉,2022年,我國“深海勇士”號和“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共完成175個潛次,不僅作業能力達到世界先進,運維能力也達世界一流,并開辟了我國深潛科學研究的新領域。
NASA計劃尋找外星生命和宜居世界
在美國天文學會近日召開的會議上,研究人員聽取了關于美國宇航局(NASA)韋布空間望遠鏡(JWST)“繼任者”的消息。據《科學》報道,JWST雖然去年才運行,但天文學家已經開始著手瞄準一項更大的目標——建造一臺與JWST差不多大的光學望遠鏡,到21世紀40年代初,將在類地行星上尋找生命跡象。
關于啟動2023年韓國互換獎學金遴選工作的通知
根據中韓兩國政府教育交流協議,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2023年將繼續通過韓國互換獎學金選派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優秀人才赴韓國攻讀碩士、博士學位。韓國互換獎學金網上申報時間為2023年2月20日至24日,申請人須登錄“國家公派留學管理信息平臺”(https://apply.csc.edu.cn)進行網上報名并按要求提交申請材料。各受理單位請于2023年3月3日前將正式推薦公函、推薦人選名單、推薦人員信息表及對外聯系材料紙質版等提交至國家留學基金委歐亞非事務部。有關獎學金的具體介紹、申請條件、申報材料清單及說明、時間安排等詳見附件。如有問題,請與國家留學基金委歐亞非事務部聯系。
SMILE衛星順利完成初樣研制總結,成功轉入正樣階段
1月16日,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SMILE)衛星初樣研制總結暨正樣設計評審會以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召開。會議聽取了衛星系統所作的SMILE衛星初樣研制總結暨正樣設計報告及初樣研制質量總結報告,經質詢與討論,參會專家和代表一致同意通過評審。葉培建院士對SMILE項目前期的工作給予了肯定,同時指出了中歐國際合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指示中方要加強對歐方產品的監管,確保技術指標和進度與中歐聯合文件一致。
兩股冷空氣“接力” 東北局地最低溫或破同期極值
今明兩天(1月18日至19日),全國大部地區氣溫仍以回升為主,最高氣溫10℃線將北抬至河南北部到安徽北部一線。不過,冷空氣也即將再度活躍,19日至20日和22日至24日兩股冷空氣接踵而至,東北地區北部局地最低氣溫將接近或突破歷史同期極值,公眾請注意防寒保暖。
諸多心理疾病皆與特定大腦回路相關
美國波士頓布里格姆婦女醫院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自然·人類行為》雜志上發表論文稱,抑郁癥、焦慮癥、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成癮癥和強迫癥都與大腦同一回路出現問題有關。
超冷氣體中玻色子激勵效應首現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超冷原子中心研究人員最近首次在超冷氣體中觀察到玻色子增強的光散射。該發現發表在《自然·物理學》上,或為玻色子系統的研究開辟新的可能性。
科研人員在實驗室實現激光驅動湍流磁重聯
從北京師范大學了解到,我國科研人員依托上海高功率激光物理國家實驗室“神光Ⅱ”裝置,首次在實驗室實現激光驅動湍流磁重聯物理過程,并通過標度變換用于解釋太陽耀斑爆發現象,實驗證實湍流過程對耀斑快速觸發以及加速高能帶電粒子的重要性。相關論文于北京時間1月17日刊發在《自然·物理》期刊上。
獨特人類基因進化是平衡行為
人類和黑猩猩的DNA僅百分之一不同。人類加速區域(HAR)是基因組的一部分,美國研究人員分析了數以千計的人類和黑猩猩HAR,發現人類進化過程中積累的許多變化具有相反的影響。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神經元》雜志上。
射齒目新種帽天山開拓蝦為奇蝦類起源與演化提供參考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對該所館藏的一塊奇蝦化石深入研究后認為,該蝦屬于一個新屬新種,并將其命名為帽天山開拓蝦。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地質學會會刊》。
蜂鳥懸停可能與基因缺失有關
蜂鳥可懸停甚至向后飛行,這種特殊的飛行技能非常耗能。科學家們發現,新陳代謝的進化適應,例如缺失果糖二磷酸酶-2(FBP2)基因,可增加糖代謝能力,可能是蜂鳥適應懸停所需的肌肉新陳代謝的重要一步。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
4個科研項目榮獲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日前,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發布了《關于2022年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科學技術獎的公告》,共評選出獲獎項目22項,一等獎15項,集團所屬中國建材總院和凱盛科技共有4項科研成果榮獲一等獎。
福建省2人獲國際種業科學家獎
第二屆三亞國際種業科學家大會日前在海南三亞頒出首屆“國際種業科學家獎”,全國動物、園藝、水稻、小麥等領域的19位專家、3個科研團隊獲獎。福建省種業專家謝華安、蘭思仁榜上有名。
相城企業獲評省科學技術獎
近日,江蘇省科技廳發布了2022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綜合評審結果公示名單,江蘇集萃微納自動化系統與裝備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基于納米操作機器人技術的精密檢測儀器及應用”項目擬獲三等獎,填補了三年來相城在該獎項上的空白。
標簽: 基因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