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多種病毒變異株不斷出現,導致現有疫苗和中和抗體活性降低或消失,對新一代抗體藥物的研發提出了更高要求。
清華大學研究團隊日前發現了一種納米抗體,對目前國內外出現的多種新冠病毒變異株BF.7、BQ.1.1和XBB等具有高效中和活性,為研發新一代納米抗體藥物提供理想候選。
這種納米抗體來自駱駝科等動物體內的重鏈抗體,是重鏈抗體中最小的完整功能結構。相比于其他抗體,它具有體積小、特異性強、穩定性強、易生產、穿透力強、免疫原性低等優勢,更容易識別常規抗體無法識別的抗體表位,加大了抗體的覆蓋空間和結合能力。
通過利用轉基因小鼠進行納米抗體的預防保護實驗。結果顯示,納米抗體可以有效預防奧密克戎和德爾塔活病毒感染,防止和降低肺部組織感染,保護肺組織免于結構損傷和炎癥反應,展示了較好的體內保護能力。該納米抗體的發現為研發下一代新冠病毒納米抗體藥物提供了理想候選。
該研究由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張林琦、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新泉團隊共同完成,研究論文已于日前在《自然·通訊》期刊上在線發表。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指南、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標簽: 研究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