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的電氣工程師已經證明了如何在一種新型的半導體結構中創造激子對,這為高速計算、信息處理和數據通信所需的下一代技術鋪平道路。這項研究可以為新一代的智能手機和電腦奠定基礎,使它們加速運行,而且能耗也大大低于當前設備。
這項新技術是通過將兩片可彎曲的單層半導體夾在一起開發的,并允許層間激子結合成對。這項研究于2022年10月12日發表在Nature雜志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層間激子是一種由一個帶負電的電子和一個帶正電的 “空穴”組成的準粒子,它們位于兩個不同的層中,當光在雙層半導體中被吸收時就會形成層間激子。
主要作者盧教授(Larry Lu)說:“早在幾十年前就有理論預測了層間激子對,但我們是第一個在實驗中觀察到它們的人。”
這一發現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實現一種被稱為超流體的過程——一種電流可以在不損失任何能量的情況下運行的條件。
博士研究員孫雪千(音譯)說,“最好將超流性看作是一條 ‘超級高速公路’,它允許激子以驚人的速度運行,類似于汽車在高速公路上飛馳。”
孫女士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她說:“我們的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中使用的當前一代半導體技術限制了激子的運行速度,阻止了它們充分發揮其潛力,如同一輛在交通擁擠的高速公路上碰頭的汽車,行駛速度有限,激子也是如此。”
該文章題為 "Enhanced interactions of interlayer excitons in free-standing heterobilayers",已由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發表在Nature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193-z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物理光學顯微鏡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指南、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