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國美利用系統后臺流量數據監控員工“摸魚”行為的消息登上了熱搜。從國美公布的信息來看,員工在上班期間上網瀏覽的內容,后臺一覽無余,引發了網友熱議。同時,國美不同部門員工平時上網瀏覽的內容,也讓網友感到好奇。
網上流傳的這份《關于違反員工行為規范的處罰通報》中,國美詳細列出了8月30日至9月3日期間,不同樓層不同辦公室員工上網瀏覽產生的“非工作流量信息”,例如5樓的資產增值經營支持中心員工使用騰訊視頻、抖音、愛奇藝流量超過10G等。
這一消息讓不少網友瑟瑟發抖,許多人表示,自己上班常常“摸魚”,過去還慶幸自己技巧高超沒被發現,現在才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監控之下。
有人則比較關注“摸魚”的內容。從表格中看,騰訊視頻或成最大贏家,在絕大多數部門都是排名第1的“摸魚”軟件,其他受歡迎的“摸魚”方式還有刷抖音或者上其他視頻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在眾多部門中,網友發現“計劃審計與資產安全中心”是一股清流。在其他部門上班都看劇刷短視頻的情況下,這個部門的員工上班只使用網易云音樂這1款非工作軟件,且4天就使用了22.5G。
除此以外,國美利用后臺流量監控員工“摸魚”是否合法,也是議論的焦點。有人認為,員工使用公司設備和公司網絡,被監控無可厚非,但也有人認為,即便是使用公司的設備和網絡,員工的行為數據也屬于個人隱私,公司無權分析使用。
此前上海金山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發布的案例中提到,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實施竊聽他人私密活動、處理他人私密信息等行為。公司對勞動者進行管理監督,應當在合理合法的限度內行使權利。
據@紅星資本局 報道,國美集團公關部相關負責人證實該文件確實存在,“站在公司的角度,一定會遵循員工手冊,對員工進行一定的管理。”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