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18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調查的最新數據顯示,乳腺癌在全球女性癌癥中的發病率為24.2%,位居女性癌癥的首位,其中52.9%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在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每年有30余萬女性被診斷出乳腺癌。
發表在《國際癌癥雜志》上的一項關于乳腺癌幸存者的研究表明,食用堅果與降低乳腺癌復發或死亡風險有關。
美國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上海疾控中心及山東大學第二醫院的研究人員使用了一項基于人群的隊列研究的數據,探索了乳腺癌患者的總生存率和無病生存率與堅果總攝入量和堅果類型之間的關系。
參加研究的3449 名參與者都被診斷為 ER 陽性或 PR 陽性乳腺癌,其中 3148人是堅果消費者。總的來說,與非消費者相比,堅果消費者的診斷年齡更小,BMI 更低,總能量攝入更高,豆制品攝入量更高。
中位隨訪時間為 8.27 年,期間有 374 人死亡,其中 252 人死于乳腺癌。在被診斷為乳腺癌后 10 年,與非堅果消費者相比,堅果消費者的總生存率和無病生存率明顯更高,食用花生、核桃和其他堅果都觀察到類似的預后優勢。
在對診斷時的年齡、總能量攝入、收入、教育程度、疾病階段、ER 狀態、PR 狀態、更年期年齡、體力活動、豆制品攝入量、BMI 和體重變化進行調整后分析,結果仍表明,食用堅果與無病生存率的顯著改善相關,但總生存率無顯著改善。
分層分析結果表明,在多個乳腺癌患者亞組中,堅果攝入量越高,總生存率顯著性越高,包括 ER 陽性或 PR 陽性乳腺癌患者。在總能量攝入高于中位數的參與者中,堅果食用量越高,總生存率越高。在幾乎所有的乳腺癌患者亞組中都一致觀察到堅果總攝入量與無病生存率之間的相關性。
該研究論文題為"Nut consumption in association with overall mortality and recurrence/disease-specific mortality among long-term breast cancer survivors",已發表在《國際癌癥期刊》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ijc.3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