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是卵巢腫瘤的一種惡性腫瘤,是指生長在卵巢上的惡性腫瘤。由于卵巢癌早期缺少癥狀,即使有癥狀也不特異,篩查的作用又有限,因此早期診斷比較困難,就診時60%~70%已為晚期,而晚期病例又療效不佳。因此,雖然卵巢癌的發病率低于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居婦科惡性腫瘤的第三位,但死亡率卻超過宮頸癌及子宮內膜癌之和,高居婦科癌癥首位,是嚴重威脅婦女健康的最大疾患。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一種癌癥治療方法,可幫助免疫系統的T細胞識別和攻擊腫瘤。但這些免疫治療藥物并不是對所有癌癥都有效。在2021年11月12日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一項研究中,匹茲堡大學和UPMC的研究人員揭示了某些細胞如何在患卵巢癌小鼠模型中驅動免疫療法的抗性,并表明針對這些細胞中的一個信號通路改善了腫瘤對免疫療法的反應。
免疫療法對許多不同的癌癥患者非常有效,如黑色素瘤、頭頸癌和肺癌。然而,免疫療法對卵巢癌的效果相對較差。只有在大約10%的患者有效果,而且這種效果往往沒有其他類型的腫瘤那么大。這項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為什么卵巢癌對免疫療法有抵抗力,并確定是否可以開發新的治療方法來提高免疫療法的有效性。
研究發現,健康的非癌細胞(或稱間質干細胞)在癌細胞的影響下,創造了一個屏障,阻止免疫細胞進入腫瘤。在癌癥中,人們稱之為“腫瘤免疫排斥”。此外,間充質干細胞招募并促進其他免疫抑制細胞的產生,使任何能夠穿透屏障的免疫細胞失活。
然而,研究也發現,抑制一種被稱為刺猬信號的通路可以阻止間充質干細胞建立免疫屏障,并逆轉腫瘤免疫排斥。
這些發現有幾個重要的臨床意義。首先,這項研究表明,間充質干細胞是卵巢癌患者免疫治療的一個重要治療目標。此外,研究確定了其他潛在的治療目標,這些目標可能有助于卵巢癌患者的免疫抑制。其中一個蛋白——TGF beta誘導蛋白——可以預測對免疫療法的不良反應。科學家目前正在開發針對這種蛋白質的新療法。
該研究論文題為"Cancer-associated MSC drive tumor immune exclusion and resistance to immunotherapy, which can be overcome by Hedgehog inhibition",已發表在《科學進展》期刊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i5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