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于前瞻IPO微信公眾號。
中國資本市場迎來新的里程碑。
今天,萬眾矚目的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交易。從9月2日,國家重磅宣布設立北交所,到11月15日正式開市,歷時僅有74天,大幅短于科創板259天以及創業板注冊制119天的籌備時間。可見,國家在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深化新三板改革、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方面下了重要決心。
北交所由新三板精選層升級而來,定位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與現有滬深兩大交易所和三大板塊形成錯位發展。眾所周知,中國股市是典型的政策驅動。從這個角度看,北交所未來將獲得更多流動性以及政策支持措施。
首批上市公司81家,除了現有精選層71家公司整體平移至北交所,另有10家公司將直接IPO登陸北交所。據Wind數據顯示,這81家公司累計發行股票18.10億股,實現募資178.64億元,平均每家公司實現募資2.2億元,平均發行市盈率為24.84倍。
1.同心傳動飆漲493.67%
從上市首日漲跌幅來看,截至收盤,北交所首批上市的10家新股全體上漲,最低漲幅為N科達(科達自控)的112.31%,最高漲幅為N同心(同心傳動)的493.67%。
另外,59只精選層平移至北交所的老股下跌,3只老股停牌,下跌占比達到老股(78只)的75.64%,9只老股上漲。其中德瑞鋰電、安徽鳳凰、德眾汽車漲幅居前,分別上漲18.23%、8.44%、5.21%。總體來看,78家首批上市且交易的企業中(排除了3只停牌股),24.35%的企業股價上漲。
2.制造業占據大頭
從行業分布來看,資本貨物行業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為20家,軟件與服務行業、與材料行業上市公司數量均在10家及以上,分別為13家和10家。其中,制造業、信息技術產業分別占70%、16%,符合國家鼓勵政策導向。
3.江蘇省排第一
從地域分布來看,北交所首批81家公司中,江蘇省有12家企業排在第一,北京、廣東位列其后,分別有11家和10家公司。依然是國內經濟最為富裕以及活躍的省份挑大旗。
4.中信建投再奪第一
從保薦券商來看,共有38家券商投行擔任了首批上市企業的保薦機構。其中,保薦數量位列第一位的是中信建投證券,拿下12家。這也是繼科創板首批保薦家數第一、創業板注冊制首批保薦家數第一之后,中信建投以獨家保薦12家的成績,再奪北交所首批保薦家數第一。不得不說,頭部券商的優勢與投行業務確實突出。
其次,是安信證券和申萬宏源,保薦的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分別有7家和6家。
5.成長性較好
當然了,雖然北交所81家首批上市公司“專精特新”特點突出,但最終實力如何還是需要業績說話。
在已披露三季報公司中,前三季度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22.4億元,歸母凈利潤合計為46.4億元。其中9家公司營業收入超過10個億,貝特瑞、穎泰生物、同力股份三家公司的營業收入規模居前,分別為68.5億元、49.2億元和27.9億元。
利潤方面,Q3歸母凈利潤超過1億元的公司共有7家,分別是貝特瑞的10.90億元、穎泰生物的2.98億元、同力股份的2.47億元、長虹能源的2.03億元、吉林碳谷的1.79億元、連城數控的1.77億元和翰博高新的1.03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最快的公司為科達自控,增速為3264.71%。
從盈利能力看,2021年Q3,已披露的75家企業凈利潤率平均為14.3%、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平均為27.8%,成長性較好。
6.最受大佬與機構歡迎的三家
作為中國寶安集團下屬子公司,貝特瑞致力于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及納米材料應用,是全球最主要的新能源材料供應商之一。
處于新能源材料熱門賽道,貝特瑞的業績也乘風而上。最新的財務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貝特瑞實現營業收入68.51億元,同比增長154.18%;歸母凈利潤10.9億元,同比增長207.91%。貝特瑞也是本次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中的“巨無霸”,按照最新收盤價計算,市值超900億元,是當之無愧的“北交所一哥”。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的三季報顯示,投資大佬葛衛東位列貝特瑞的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達6.05%。
公募和私募則看好富士達。
資料顯示,富士達的控股股東是A股上市公司中航光電,公司主營業務為射頻同軸連接器、射頻同軸電纜組件、射頻電纜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產品應用于通信及防務市場,主要客戶包括華為、RFS等全球知名通信設備廠商,以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等國內軍工集團下屬企業或科研院所等。
除了匯添富、來興元品之外,富士達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機構占到了3席,分別是吉林省國家汽車電子產業創業責任有限公司、北京銀河鼎發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和陜西省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中心。
被赫赫有名的達晨創投高比例持股的豐光精密則是以研發、生產和銷售精密機械加工件和壓鑄件等金屬零部件為主營業務,公司客戶主要為半導體領域、工業自動化領域、汽車零部件領域、軌道交通領域。三季報顯示,豐光精密實現營業收入、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95億元、3975萬元,分別同比增長48.69%和59.74%。
顯然,包括新能源、軍工、機械等熱門賽道中的新興行業、科技制造仍是資金看好的投資大方向。
7.未來怎么看
任澤平表示,北交所機遇與風險并存。
(1)明顯帶動新三板活躍度。今年1-8月新三板月均交易量僅119億元,9-10月增至347億元,主要由精選層交易貢獻。
(2)對其他板塊的分流不大。首批上市公司累計募資178.6億元,相比于A股日均1萬億左右成交量,體量不大,預計短期分流效應較小。
(3)未來機遇廣闊。北交所最初定位“專精特新”、隱形冠軍、中小企業,服務“更早、更小、更新”的企業,這些企業初始規模雖小,但成長空間巨大,在國家構建“雙循環”的大背景下,北交所作為中小企業的沃土,將培育出一批優質龍頭企業,并帶動北交所不斷提高吸引力,發展壯大。
(4)風險與收益并存。北交所上市公司盈利可持續性仍需市場考驗,漲跌幅擴大至30%,高于科創板和創業板的20%,需要投資者具備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專業篩選能力,不宜盲目炒作。
關注前瞻IPO微信公眾號,掌握最新IPO動態。22年中國IPO咨詢領域沉淀、6600+細分行業監測、30余項數據專利平臺,為您提供更權威的IPO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