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是指人體內缺乏足夠的鐵來幫助氧氣通過血液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麻醉師協會說,缺鐵事件的數據記錄顯示,15%到18%的病例是女性。
最常見的缺鐵類型是貧血,盡管任何人都可能缺鐵,但不一定貧血。貧血是指血液中的一些紅細胞呈新月形。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缺鐵呢?
什么是缺鐵性貧血?
根據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下屬的婦女健康辦公室(OASH)的說法,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貧血類型,指身體不能產生足夠的健康紅細胞或這些血細胞不能正常工作。
身體需要鐵來制造在全身運送氧氣的血紅蛋白,而缺鐵會導致癥狀或疾病。OASH說,與男性相比,缺鐵性貧血對女性的影響更大,尤其是孕婦,因為她們需要幫助胎兒發育。
此外,多達5%的育齡婦女因月經過多而缺鐵。其他有缺鐵性貧血風險的年齡組是嬰兒、幼兒和青少年。
缺鐵的癥狀
據《每日快報》網站報道,缺鐵通常在開始時發展緩慢,有些人甚至感覺不到任何癥狀,或者癥狀可能很輕微。但隨著情況惡化,OASH表示,缺鐵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癥狀:
頭暈、乏力、指甲脆弱、頭痛、低體溫、皮膚蒼白或發黃、異食癖(對非食物的東西異常渴望,如灰塵或紙張)、呼吸急促或胸痛、心跳過快或不規則。
如有上述癥狀,應立即就醫,以免出現嚴重并發癥。
如何預防缺鐵?
預防勝于治療。梅奧診所稱,食用富含鐵的食物可以降低人們缺鐵的風險。這些食物包括海鮮、豆類、深綠色綠葉蔬菜、干果、鐵強化谷物、面包、意大利面以及豬肉和家禽等紅肉。
身體能夠從肉中吸收更多的鐵。但對于那些不吃肉的人來說,應該吃富含鐵的植物食物,以補充他們所需的鐵攝入量。
此外,食用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也能促進鐵的吸收。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包括花椰菜、葡萄柚、獼猴桃、綠葉蔬菜、甜瓜、橘子、草莓、辣椒和橘子。
同時,嬰兒也可能缺鐵。因此,建議在嬰兒出生后的第一年用母乳或加鐵配方喂養。專家警告不要喝牛奶,因為牛奶對嬰兒來說不是很好的鐵元素來源。嬰兒已經可以每天至少吃兩次含鐵的谷物或肉泥來增加鐵含量。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https://www.sciencetimes.com/articles/34416/20211109/10-signs-iron-deficiency-women-what-foods-eat-prevent-anemia.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