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非普利登堡灣的一條大白鯊被拍到與數10條小魚同游,并發生身體摩擦,邁阿密大學海洋生物學家用水下無人機拍到了這個令人驚訝的畫面。
為了弄清楚這種這種行為有多普遍,研究人員從照片、視頻、無人機鏡頭和目擊者報告中收集數據,并在全球13個不同地點發現了47起魚類與鯊魚摩擦的案例。
研究人員表示,不同種類的魚將鯊魚用作刷子,通過推動海洋捕食者的鱗片狀身體來清除寄生蟲和其他刺激物。
目前尚不清楚為什么魚類選擇把鯊魚作為“去角質劑”,但研究人員大膽猜測:鯊魚的皮膚上覆蓋著稱為真皮小齒的小齒狀鱗片,摸起來很粗糙。小魚對鯊魚皮的摩擦可能是在去除寄生蟲或其他皮膚附著物,從而改善自身的健康狀況。
研究的主要作者Neil Hammerschlag說:“我們希望這個發現能激發未來進行研究的想法,以便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海洋和淡水系統。”
該研究論文題為“Sharks as exfoliators: widespread chafing between marine organisms suggests an unexplored ecological role”,已發表在Ecology, The Scientific Naturalist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https://esa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ecy.3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