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學網消息,第十一屆國際空間軌道設計大賽落下帷幕,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與上海衛星工程研究所聯隊摘得桂冠。
本屆大賽題目以“建造太空發電站”為背景,任務是在20年內發射10艘航天器連續探測、捕獲太陽系小行星,建造12個圍繞太陽環狀分布的發電站。各參賽隊需自行設計航天器軌道,使之盡可能多地探測、捕獲小行星,提高發電站質量并減小其和太陽的距離,從而獲得最大的資源利用效率。
此次奪冠團隊由寶音教授領銜的清華大學航天動力學實驗室和上海衛星工程研究所的相關人員組成。團隊對8萬多顆小行星進行優化篩選,使用人工智能遺傳算法解決軌道設計難題,并給出了建造發電站的最佳方案,最終以明顯優勢領先第二名歐洲航天局聯隊奪冠。
據了解,國際空間軌道設計大賽是由歐洲航天局(ESA)于2005年發起的一項國際性賽事。該賽事每隔1到2年舉辦一次,代表了國際軌道設計領域的最高水平,有“航天奧林匹克”之稱。在為期28天的比賽中,全世界最優秀的航天工程師和數學家們將一起挑戰“近乎不可能”的星際空間軌道設計問題。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