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視是指由于種族,膚色,性別,國籍,民族血統,性取向,性別認同或其他因素對一個人或一群人區別對待的行為。葡萄牙法律認為某些歧視行為是犯罪行為,而其他行為則視其行為嚴重程度而定。
近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項研究發現,經歷過歧視的年輕人出現短期和長期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更高。
該項研究調查了1834名美國人的健康數據,他們的年齡在18至28歲之間。在研究過程中,有93%的人都說自己經歷過歧視,受到歧視的因素有年齡(26%)、外貌(19%)、性別(14%)和種族(13%)。
研究結果表明,經歷頻繁歧視(定義為每月幾次或更多)的參與者被診斷出患有精神疾病的可能性大約高出25%,發生嚴重心理困擾的可能性是沒有經歷過歧視的參與者的2倍。在這10年期間,經歷了連續多年高頻歧視的年輕人表現出更明顯的精神疾病、心理困擾、吸毒和整體健康狀況惡化的風險。
該研究論文題為“Discrimination and Mental Health in Young Adults”,已發表在PEDIATRICS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33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