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數以萬計的設備都依賴于GPS進行導航,因為精確計時的原子鐘可以使衛星網絡完美同步。但是,GPS信號存在被干擾風險。在信號被干擾或欺騙后,導航系統甚至可能完全癱瘓。
因此,未來的飛行器需要自行追蹤方位:像原子鐘一樣精確的機載激光設備能測量加速度和旋轉,進而實現無GPS導航。
近日,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研發出了一個小型設備,有朝一日可開啟脫離GPS衛星的新導航時代。研究人員表示,這是第一款體積小、節能且足夠可靠的設備,可以將量子傳感器從實驗室轉移到商業用途。
研究作者Bethany Little說:“原子加速度計和陀螺儀已經存在,但它們體積龐大且耗電,無法用于飛機導航系統。我們的實驗證實,量子傳感設備可以在缺乏高能真空系統的情況下工作。一套被稱為“消氣劑”的設備取代了笨重的真空泵,通過化學反應消除“入侵”的分子。消氣劑只有橡皮大小,也無需電源驅動。”
該研究團隊正在繼續監控該設備,目標是五年后能進行商業化生產。
該研究論文題為“A passively pumped vacuum package sustaining cold atoms for more than 200 days”,已發表在AVS Quantum Science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https://avs.scitation.org/doi/10.1116/5.005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