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研究人員發現,多吃魚與較低的腦血管疾病風險之間存在聯系。血管性腦病是指大腦血管的損害,它是血管性癡呆和中風的一個風險因素。這項研究于2021年11月3日發表在《神經病學》雜志上。
該研究是一項關于血管疾病和癡呆癥之間關系的大型研究。來自波爾多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三個城市的研究數據,包括1623名65歲以上沒有中風、心血管疾病或癡呆病史的人的磁共振成像掃描,研究員也讓參與者填寫了一份關于他們飲食習慣的調查問卷。
根據吃魚的頻率,參與者被分成四組:每周不到一次,大約每周一次,每周兩到三次,或每周四次或更多次。研究人員比較了每組人之間血管疾病跡象的數量。
在核磁共振成像掃描中,那些說他們吃魚更多的參與者比那些吃魚較少的參與者的大腦損傷的跡象更少。
與研究中更老的老年組相比,65-69歲的人群的魚類攝入量越多,血管疾病越少,而在75歲以上的人之間沒有明顯的關系。
英國阿爾茨海默病研究中心的研究負責人羅莎·桑喬博士說:“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我們患癡呆癥的風險取決于多種遺傳和環境因素。了解生活方式的哪些方面對我們的大腦健康影響最大,是使人們能夠對他們的生活方式做出明智決定的關鍵。”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建議每周吃兩份魚,作為平衡飲食的一部分。
研究表明,對心臟有益的東西往往對大腦有益;要想保持大腦健康,人們需要采取措施控制血壓和膽固醇、不吸煙以及只在建議的限度內喝酒。
該研究論文題為" Fish Intake and MRI Burden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Older Adults",已發表在《神經病學》期刊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11-people-fish-vascular-disease-brai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