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網報道,日前,在河北省邯鄲市叢臺區龍湖公園,有游客發現,在一塊體積約2立方米的石頭表層,分布著30多處大小不等的古生物化石。4日上午,經河北省地礦局專家鑒定,這些古生物化石是距今4.5億至4.8億年前奧陶紀的阿門角石化石。
奧陶紀阿門角石化石,又被稱為“化石中的海洋世界標本”,對研究古地理具有重要意義。據了解,這并非該公園首次發現此類化石。
據河北省地礦局第一地質大隊高級工程師孔令海介紹,在邯鄲西部山區的灰巖地層中,角石生物化石廣為分布。角石屬于軟體動物門頭足綱,是奧陶紀海洋中分布廣泛的頭足類生物,可作為劃分地質時代的一個標志,對研究古地理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經專家現場鑒定,龍湖公園除角石外,還有一塊化石為菊石,但依然屬于頭足類。趙巧靜說,邯鄲地區的古生物化石資源較為豐富,除了角石外,三葉蟲、腕足類、腹足類、筆石等古生物的化石,在邯鄲也都曾被發現過。
在這一大塊觀賞用的石頭上,分布了30多處大小不等的化石。龍湖公園工作人員楊培介紹,這些石頭都是從邯鄲武安市運來,一塊石頭上分布著這么多化石實屬罕見,近幾天每天都吸引大量市民前來觀看。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