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的研究表明,每年有數百萬噸的塑料進入海洋,其中一些被磨成碎片并分散開來,還有一些最終形成漂浮在海洋偏遠地區的巨大垃圾堆。由于此類塑料對海洋生物的生存構成威脅,一些環保人士已開始進行清理工作。
然而,這種清理工作通常涉及將船送到垃圾場,然后將其帶回港口進行處理。近日,伍斯特理工學院、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和哈佛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認為,海洋中漂浮島嶼中積聚的塑料可為這些船只提供動力。在他們發表的論文中,研究小組描述了如何將海洋塑料轉化為船舶燃料。
研究人員指出,垃圾堆中的塑料可以通過熱液液化(HTL)轉化為一種油。在這個過程中,塑料被加熱到300-550攝氏度,壓力是海平面條件的250到300倍。研究人員計算出,搭載HTL轉換器的船舶將能夠生產足夠的油來運行HTL轉換器和船舶發動機。在他們的方案中,塑料收集柵欄將永久駐扎在一個大垃圾場周圍的多個地點,能夠將收集到的塑料裝載到船上。
研究人員承認,燃燒產生的石油會將碳釋放到大氣中。但是,排放的量仍然低于燃燒傳統石油的船舶在往返港口過程中所排放的量。他們還指出,HTL確實會產生少量固體廢物,可能每隔幾個月就必須將其運回港口。
該研究題為“Thermodynamic feasibility of shipboard conversion of marine plastics to blue diesel for self-powered ocean cleanup”,已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https://www.pnas.org/content/118/46/e21072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