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饑餓無關的感覺,如疼痛,會通過特定途徑影響大腦饑餓回路中的神經活動。這是2021年Eppendorf & Science神經生物學獎得主艾梅柏·阿爾哈德夫(Amber Alhadeff)的發現。她的研究對饑餓如何影響感知和行為提供了新的見解。
人們處于饑餓或飽腹狀態時,對世界的看法可能不同。它可以改變我們的情緒,影響人們做決定的能力,甚至影響人們承擔風險的意愿。然而,雖然科學家對攝入食物的神經控制機制進行了研究和辨別,但對來自身體內部的其他感覺的感知,如疼痛等感知間信號如何影響大腦饑餓回路中的神經活動,人們知之甚少。
大多數人每天都會感到饑餓,往往是一天多次,但人們往往不會有意識地去思考身體內部發生的一切。
利用小鼠模型,阿爾哈德夫評估了饑餓激活的神經回路如何影響疼痛反應,并發現了一個從下丘腦到后腦的回路,該回路會抑制饑餓小鼠的疼痛感,使它們能夠在挑戰中尋求食物。
為了更好地了解感官刺激如何影響饑餓回路,阿爾哈德夫使用體內神經成像,發現腸道中不同的營養(如脂肪和糖)通過腸道-大腦通路迅速與大腦溝通。這些發現幫助人們了解不同營養物質如何影響大腦和行為。
研究結果已經發現了可以利用的細胞和分子目標,未來可以用于開發治療疼痛和減肥的藥物。
Eppendorf & Science 神經生物學獎可幫助促進人們對大腦和神經系統功能的理解。獲獎者艾梅柏·阿爾哈德夫將獲得25,000美元,并在10月29日的《科學》雜志上發表她的論文。
Alhadef將在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1:00舉行的Eppendorf & Science神經生物學獎的虛擬頒獎儀式上接受表彰。該活動免費向公眾開放,并將在www.eppendorf.com/prizeceremony2021 進行現場直播。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32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