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拍熱扎提·阿不都
漫步夏日的沙雅縣,時常有步移景異的感覺。一望無垠的棉田里,株株棉苗迎風搖曳;沙雅縣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內,生產線運轉有序……場景不同,但都因一朵棉花,處處閃現著發展的生機與活力。
2010年8月,沙雅縣循環經濟工業園區被批準為全疆首家自治區級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如今,該園區已形成能源化工區、紡織服裝區、裝備制造區、農副產品加工區等多個產業板塊。
【資料圖】
從一朵棉花,到一個產業集群。近年來,沙雅縣著力打造集種植、生產和精深加工于一體的棉花全產業鏈,入駐沙雅縣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的涉棉企業隨之增多。
5月28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大型全媒體主題采訪團來到位于沙雅縣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的新疆利華紡織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作人員穿梭在紡紗、擋車、落筒、成品包裝等各生產裝置區域。今年1—4月,該公司生產棉紗3.3萬噸,產值7.63億元,凈利潤1.05億元,實現了開門紅。
5月28日,位于沙雅縣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的沙雅利華紡織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作人員正在忙碌。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拍熱扎提·阿不都攝
“目前,我們在沙雅縣建立百萬畝高標準棉種植基地及86萬錠棉紗生產線,打造了前端種植、后端紡紗的聯動發展模式,帶動3600余人就業。”新疆利華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原國防說,企業生產加工的產品主要銷往廣東、江浙一帶,棉紗因吸濕力強、保暖性好,備受客戶信賴。
這背后,是棉花加工品質的不斷提升。沙雅利華棉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培釗告訴記者,企業首先推廣訂單農業,免費為棉農提供優質棉種、種植技術服務,從源頭保證棉花品質。此外,企業投入3500萬元購入棉花異性纖維清理機,在原有人工挑揀“三絲”的基礎上,再過一遍“三絲”機,保證皮棉品質。
地處塔里木盆地西北緣的沙雅縣,棉花種植面積穩定在180萬畝左右,位居全疆前列。立足優質棉這一資源優勢,沙雅縣以延鏈補鏈拓鏈強鏈為抓手,實現棉花產業集聚發展。
位于沙雅縣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的新疆玉象胡楊化工有限公司就是為棉花種植環節供應化肥的生產企業。“公司生產的硝基復合肥環保性能好、養分含量高,對棉花、小麥等作物的生長具有顯著提升作用。”該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馮立柱說。
5月28日,新疆玉象胡楊化工有限公司數據監控中心,工作人員工作中。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拍熱扎提·阿不都攝
新疆玉象胡楊化工有限公司是西北地區最大的硝基復合肥生產企業,建立起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兩條循環經濟產業鏈,可年產20萬噸尿素硝酸銨溶液、60萬噸尿素、60萬噸硝基復合肥,產品大部分銷往南疆棉花種植較為集中的區域。
5月28日,新疆玉象胡楊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各類產品。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拍熱扎提·阿不都攝
棉花全身都是寶。為進一步延長棉花產業鏈,2021年底,沙雅縣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引進了棉秸稈加工企業——新疆天匯康拜農業生態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工人們正在加緊安裝國內首條100%棉秸稈環保無醛人造板生產線。”新疆天匯康拜農業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李光明介紹,項目規劃建設12條棉秸稈制高性能無醛人造板生產線,計劃今年8月投產,全部投產后每年可生產12萬立方米的無醛環保人造板,可實現產值2.7億元,帶動就業200余人。
5月28日,新疆天匯康拜農業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內,工人正在安裝棉秸稈制高性能無醛人造板生產線。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拍熱扎提·阿不都攝
李光明說,該項目的建設既能讓棉秸稈廢棄物變廢為寶,又可以帶動家具、地板、門柜等建材產業發展。
“目前,園區已經集聚了5000臺噴氣織機,年產164萬錠紡紗、80萬套服裝,同時啟動了棉花秸稈和棉油深加工項目,進一步延長棉花產業鏈。”沙雅縣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劉青說,全縣近50%的棉花已就地轉化為紡織產品。
劉青說,新的發展階段,園區力爭向印染、家紡等產業下游延伸,建平臺、補鏈條、強集群,讓棉花產業真正成為推動沙雅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之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