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從家庭到工業,天然氣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有著非常重要的用途。
5月29日,在中關村平行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化董事長馬永生談到,天然氣是我國能源轉型最現實的選擇,2024年前將主要發揮減碳、減煤、替煤的兜底作用。
馬永生談到,從能源轉型的趨勢來看,綠色低碳轉型成為浩蕩時代潮流。目前全球已經有133個國家和地區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標,倒逼能源結構加速向低碳化、無碳化方向轉變。發達國家由碳達峰和碳中和過渡期普遍在50到70年的時間,我們的過渡時間只有30年,所以我們就非常的緊迫。我們將面臨更加艱巨的節能降碳任務,加快推進我國能源結構優化,能源技術進步,能源體制機制完善,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勢在必行。
馬永生談到,縱觀全產業鏈終端工程,除了探明碳排放以外,在整個生產過程當中仍然有36%左右的碳排放,來自這個環節,煉化業務是減碳降碳的重中之重,至少是之一,產業層面加快提升煉化行業集中度,推進一體化、大型化、激勵化、集約化產能建設,提高資產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水平。
目前,我國多數LNG企業主要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國有大型石油企業采購天然氣,少數企業如首華燃氣、申能股份依托自有天然氣開采業務實現天然氣液化、加工生產。
2018-2022年,中國天然氣進口規模整體呈上升趨勢,2020年開始,中國天然氣進口量超1億噸;2021年為近五年天然氣進口量最高值,達12136萬噸。截至2023年2月末,中國天然氣進口量達1793萬噸,進口金額為824.28億元。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未來五年天然氣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國內市場將不斷擴大,LNG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天然氣管網建設將加快推進,天然氣清潔利用技術將不斷提高。同時,天然氣行業也將面臨一些挑戰,如市場競爭加劇、價格波動等。因此,天然氣企業需要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以應對市場變化和挑戰。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天然氣產業供需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