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我和我的祖國》熟悉的旋律響起,6位身著白襯衣、黑褲子的青年彈奏著熱瓦普,走到新疆博物館一樓大廳中央。數百位現場觀眾被美妙的樂曲吸引,紛紛停下腳步,圍攏起來,欣賞這場不期而遇的音樂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4日,一場精彩的民樂音樂會在新疆博物館一樓大廳上演,吸引了諸多觀眾的目光。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李莉攝
14日12時許,一場精彩的民樂表演在歷史的殿堂里上演,立刻吸足了人氣,很快參觀的人群就里三層外三層。 第一排的不少觀眾席地而坐,后幾排的觀眾高高舉起手機拍攝,樓上護欄前也站滿了人。
觀眾們紛紛用手機拍攝音樂會上的精彩表演。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李莉攝
這場名為“博物館里的音樂會”快閃由新疆日報社、新疆藝術學院、新疆博物館主辦,是為迎接第47個國際博物館日而舉辦的一次主題文化活動,演奏者均為新疆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的學生。
彈撥爾獨奏《春游》 悠揚的旋律中透露著萬物勃發的氣息;琵琶、揚琴、手鼓合奏《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熱烈歡快,燦爛的音群釋放出不息的節奏能量。古箏、二胡合奏《萬疆》的旋律一響起,觀眾自發地合著節奏鼓掌。
古箏、二胡合奏《萬疆》。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李莉攝
帕米爾高原的笛鳴撩動人心,萬重雪嶺、翱翔雄鷹仿佛出現在眼前,一位演奏者吹著長笛緩步來到大廳,《帕米爾歡樂》 的悠揚歡快旋律立刻引來一陣熱烈掌聲。 艾捷克獨奏《烏夏克木卡姆第一達斯坦間奏曲》源自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是往昔那些游走在宮廷與民間的藝術家們留給世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歌唱愛情、智慧、勇敢、創造,點燃人們生活的激情。
艾捷克獨奏《烏夏克木卡姆第一達斯坦間奏曲》源自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的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李莉攝
昆侖山腳下,希望的田野片片相連,潺潺的河流奔向遠方,奮斗的身影接踵而至,幸福的歡歌此起彼伏……由手鼓、艾捷克、長笛、揚琴、彈撥爾、熱瓦普組成的民樂合奏《昆侖之春》極富感染力。 “好!”“再來一個!”“太棒了!”……每個節目一結束,現場就發出熱烈的歡呼聲。演出接近尾聲,年輕的表演者再次彈奏起歡快的樂曲,有的還隨著旋律跳起了新疆舞。 “太激動了!”觀看演出的過程中,觀眾王蕾淚盈滿眶,“太棒了,看到這么多民族樂器,聽到這么多好聽的音樂,深深地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音樂穿越歷史,穿越空間,讓古今交匯,讓傳統與現代交融。這是一次博物館與音樂、非遺的有機結合。”新疆博物館黨委書記何嘉說,“我們將不斷探索更多具有現代活力的方式,用多層次、多方面的創新,豐富觀眾的參觀體驗,吸引更多人走進博物館,愛上博物館。” “第一次與博物館合作,這是一個創新的視角。音樂的語言也是歷史沉淀下來的,這是音樂與博物館的相通之處。對于參與表演的學生們來說,這是一次很好的藝術實踐,歷史氛圍感很強。”新疆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副院長雷嘉彥說,希望以后還會有更多融合的形式,讓音樂、非遺樂器與文物相遇,碰撞出更多創意的火花,帶動更多觀眾了解歷史、熱愛祖國的新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