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以前需要3年完成的事現在不到1年就能完成?!?月11日,新疆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黨支部書記周安定說,得益于日漸完善的商業化育種體系,小麥新品種的推廣周期得到了大幅縮減,農民將更早更快使用到小麥新品種,提高生產綜合效益。
日前,新疆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小麥育種創新團隊培育的3個小麥新品種“糧春1571號”“糧春1522號”“新糧603號”以60萬元的金額轉讓給了九圣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應用。這3個小麥新品種從通過審定到投放市場用時不到一年,用時大幅縮減主要得益于商業化育種體系帶來的科企深度合作。
周安定介紹,近年來,新疆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與九圣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長期戰略合作協議,聯合雙方優勢資源共同開展小麥商業化育種。在該模式下,科研單位的資源優勢、人才優勢和企業的資金市場優勢實現了互補整合,加快實現了小麥、玉米等作物的商業化育種進程。
“企業為育種提供資金、場地等支持,科研單位有針對性地選育市場所需品種?!?周安定說,過去,科研團隊將新品種推向市場要經過試驗示范等多個環節,耗時2—3年。企業與科研單位深度合作后,科研單位按照市場及企業需求實行定向育種,節省試驗成本、縮短試驗推廣周期,使新品種的審定和推廣同步進行,充分滿足了市場需求,這有助于新品種更快推向市場,發揮品種對農業生產提質增效的“芯片”作用。
近三年來,新疆農業科學院積極構建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公共服務平臺,與20余家種業龍頭企業建立了緊密的聯系,初步形成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融合的商業化育種體系。三年累計完成作物新品種轉讓44個,育成品種的轉化率達到80%。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