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來,浦江縣教育系統以“育優—爭優—推優”為主線,實施“紅心永向黨推優工程”,開展“紅領巾”爭章活動,豐富青少年“雙減”下精神生活,引導青少年走好“入隊—入團—入黨”的光輝人生道路。
(資料圖片)
分層針對引導,堅定“紅心永向黨”理想信念
按照“了解黨、感黨恩、深愛黨、跟黨走”的情感認知和實踐模式,按照“知、情、意、行”統一原則,層層遞進,分層實施,讓“聽黨話 跟黨走”的信念植根于青少年心中。在小學,開展“了解黨——我能行”主題教育,組織開展“我愛紅領巾——學隊史”“革命精神代代傳”“我向革命先烈說句心里話”等主題隊會,加強對黨的感性認識。在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開展“深愛黨——我愿意”主題教育,通過紅領巾廣播站、國旗下演講、尋訪烈士足跡等活動,了解歷史,知國情曉黨情感黨恩,激發愛黨、愛國之情。在中學,開展“跟黨走——我堅定”主題教育,開展“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青年大學習”等活動,堅定跟黨走的信念。抓住班、校、縣等各級“優秀少先隊員”創評、新團員發展、“優秀青年標兵”評選、入黨積極分子推薦的育人鏈條,樹立榜樣,充分發揮優秀團隊員示范帶動作用,引領廣大青少年朝黨的新時代要求健康茁壯成長。
圖為浦江縣鄭家塢鎮中心小學“紅領巾”會客廳邀請老兵講述往昔崢嶸歲月,引少先隊員領略革命激蕩風云,體悟黨和人民大業維艱。
加強資源整合,打造“全方位紅色”教育環境
堅持黨建帶團建、隊建。在54所中小學校(包括民辦學校)全面推進黨建引領工作,將少先隊工作納入中小學教育督導評估和黨建工作規范化建設指標,推進黨、團、隊一體化建設。加強團教協作。建立定期協商研究少先隊工作、重大事項溝通協調等工作機制,各校團隊工作納入年度考核評價,實現團隊工作與教育綜合工作同安排、同推進、同督導、同考核。實現團社聯動。充分利用縣域優勢資源,依托金良昆故居、盤山嶺阻擊戰遺址、會稽山人民抗暴游擊司令部后勤基地、浦江縣烈士紀念碑等陣地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積極進行紅色實踐活動。加強社區青少年之家建設,營造“紅心向黨”濃厚氛圍。
圖為浦江縣黃宅鎮治平中心小學祭掃革命烈士之墓,緬懷先烈功績,寄托哀思之情,賡續英烈精神。
創新推進模式,構建“螺旋階梯式”激勵體系
創新實施“一個流程”“兩個應會”“六大途徑”的推進模式,開展“紅領巾”爭章活動,達到全員參與、全體提升的目的。
完善“一個流程”,即“紅領巾”爭章活動流程。通過自主選章→爭章實踐→護章晉級→展示評價→頒章激勵的主旨和流程,各校積極開展富有學校特色的爭章活動,并廣泛地將隊員參與“紅領巾”爭章活動情況納入綜合素質評價,作為評選各級優秀少先隊員和“推優入團”的考評條件。
圖為浦江縣南苑小學舉行紅領巾獎章“奉獻章”頒獎活動,表彰先進,同時積極發揮小榜樣作用,引領廣大少先隊員爭做新時代好少年。
突出“兩個應會”,即“中隊輔導員應知應會”和“中小隊長應知應會”。抓住中隊輔導員、少先隊小骨干兩個關鍵群體,根據爭章標準和要求制定活動計劃和方案,讓中小隊成為“紅領巾”爭章活動開展的主陣地。用好“六大途徑”,即通過課程化、活動化、信息化、年級化、行為化、激勵化推進爭章活動。鼓勵各級少先隊組織深入挖掘學校及轄區育人特色資源,打造“一隊一品”特色品牌。(通訊員 謝達)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