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一聊互聯網公司和銀行的那些往事!
前幾天,騰訊旗下的微信要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結果被全國多所高校給抵制。如網友們所說,馬云都沒能做到的事情,馬化騰又怎么能做到呢?
早在二十年前的時候,銀行就成為了中國商業場上的“香餑餑”!銀行之所以受到年輕人們的追捧,原因就是銀行的商業模式太過優秀,用白話來說就是躺著都在賺錢。
(資料圖片)
銀行的商業模式可以概括為提供金融服務,包括存款、貸款、支付、投資、保險等。銀行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取利潤,其中貸款和投資是銀行主要的利潤來源。
銀行在金融行業中具有壟斷地位,因為它們是唯一能夠合法創造貨幣的機構。這種壟斷地位讓銀行能夠獲得大量的客戶和資金,并因此獲得更高的利潤。
此前就有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國有六大行共實現營業收入合計36912.73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共13482.96億元,日賺近37億元。
在賺錢能力上,工商銀行的能力依舊最強,歸屬該行股東的凈利潤3604.83億元。建設銀行緊隨其后,凈利潤3238.61億元。農行、中行、交行和郵儲銀行分別歸屬該行股東的凈利潤2591.4億元、2274.39億元、921.49億元和852.24億元。
銀行一直都是最賺錢的行業之一,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對銀行的服務感到不滿意。
現在很多人都反感銀行的服務,主要是因為銀行的服務體驗不夠好,而且銀行的服務質量也不夠高。
例如,有些人在辦理業務時需要排長隊,等待時間過長;有些人在辦理業務時需要填寫很多表格,手續繁瑣;有些人在辦理業務時需要提供很多證明材料,但是銀行卻要求提供不必要的證明材料。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監管的加強,銀行也需要不斷創新和改革,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和發展趨勢。
馬云很多年前都說銀行如果不改變,那就讓他來改變銀行。馬云手里的王牌就是支付寶,支付寶引領了中國移動支付時代,對銀行業有一定的沖擊。
首先,支付寶通過提供便捷的移動支付和收款服務,極大地推動了金融服務的數字化進程,讓用戶的資金管理更加方便快捷。其次,支付寶的普及也推動了銀行在支付和轉賬方面的改革和創新,許多銀行都推出了自己的移動支付服務來應對競爭。然而,要說支付寶徹底改變了銀行,可能還為時過早,因為銀行的主體業務,如存貸款等,仍然保持著其傳統的運營模式。
但總的來說,馬云并沒有讓銀行徹底改變。就算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再便利,始終也要經過銀行這一關。
就連馬云都沒能改變銀行,又何況馬化騰的騰訊呢?
前幾日微信在高校收取一定的手續費,從而被全國多所高校所抵制,這個事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
有媒體爆料,近期全國多家高校發布公告,7月1日起開始暫停使用微信支付。西北大學發布的公告稱,“因騰訊公司微信支付將于7月1日起對校園場景用戶進行精細化管理,除收學費外,其它收費均會受到限制并收取0.6%的手續費。為維護師生利益,從6月30日起對校內一卡通用戶暫停提供微信掃碼支付服務,一卡通校園卡、交通銀行App、云閃付、支付寶等渠道正常使用,望各位師生周知。”周口師范學院、鄭州輕工業大學、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等高校也都發布了類似的公告,原因都是微信支付針對校園行業開始收取服務費用,費率高達0.6%。
微信支付的回應是:“針對校園內非盈利性支付場景(學雜費、生活服務等場景)會持續保持零費率的優惠政策,擬僅針對電商、酒旅等小部分盈利性場景以低于市場平均水平的優惠費率繼續提供服務。”也就是說,大部分還是保持零費率(大家最關心的消費場景是飯堂、超市)。
事實上,關于微信收取一定手續費的事情,馬化騰在多年前就做出過回應!
馬化騰是這樣說的,微信轉賬帶給微信的成本壓力很大,平均一個月高達3個億。他指出,使用第三方軟件消費并不會產生手續費,但轉賬成本高達千分之一,一個月平均高達3億,而更可怕的是,這個成本還在極速增加,無法承受。因此,微信不得不向商家或用戶收取一定的手續費來覆蓋這些成本。
馬化騰也說得夠直白了,不是騰訊在收取手續費,而是銀行這邊要對微信收費。騰訊是做公司的,又不是做慈善的。
普及一下中國支付系統。在銀行體系里,微信(財付通)是第三方支付公司,跟銀聯商務,拉卡拉,中付,合利寶等一樣。
支付過程,錢從個人銀行賬戶轉到商家賬戶首先銀行和銀聯要收取手續費,然后再由第三方支付公司收取手續費,最后剩下的錢才給商家,這個過程叫做清算。從清算過程可以看出支付手續費其實是商家出的。其他國家卡組織也是一樣,提供支付服務就要收手續費,比如VISA,萬事達,美國運通,JCB,Discovery。
校園場景下支付免手續費其實都是微信在補貼銀聯銀行的手續費。所以這種事情有什么討論的呢?誰占了便宜,這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