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上天長達數年的豬肉價格,在今年重重落地。
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豬肉價格大幅下降23.8%。根據農業農村部的監控數據,6月份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指數跌落至21.2元/公斤,這個價格與兩年前同期相當;而今年1月,豬肉價格還高達44.4元/公斤。
一方面,是老百姓歡呼“終于吃得起豬肉了”;另一方面,相關上市公司卻在多方面承壓。
同花順數據顯示,6月10日,養豬龍頭企業牧原股份的股價跌至63.91元,截至收盤,下跌了1.09點。這是牧原股份4個月內連續下跌,從此前的92.53元跌到現在,跌幅超過30%,市值蒸發超1400億元。
不僅是牧原股份,今年以來,新希望年內跌幅也已達34%,此外,天邦股份、金新農、溫氏股份、正邦科技等多家公司年跌幅均超過20%。
6月9日,發改委等五部門印發《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 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下稱《預案》),在原“豬糧比價”指標基礎上,增加“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率”“36個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零售價格”預警指標,并提出“以供應穩保障價格穩,以價格穩促進供應穩”。
值得注意的是,《預案》區分了生豬價格過度下跌和過度上漲兩種情形,設立3級預警區間,并依據政府豬肉儲備的不同功能定位,分設了常規儲備和臨時儲備。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預案》將充分發揮政府豬肉儲備調節作為關鍵抓手的重要作用,對生豬及豬肉價格堅持“調高”與“調低”并重,以供應穩保障價格穩,以價格穩促進供應穩。
豬價大幅下跌
隨著豬周期下供求關系的再度逆轉,今年以來,生豬和豬肉價格總體持續走低。據中國養豬網數據,6月9日,全國外三元生豬15.56元/公斤,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51.22%。
農業農村部數據則顯示,通過對全國500個縣集貿市場和采集點的監測,6月份第1周,全國豬肉平均價格為29.45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4.7%,同比下降36%。
豬肉價格的回落對居民來說,是一件好事,但對上市公司中養豬的企業卻截然不同。
此前,受益于豬價上漲,從2018年10月到2020年8月的22個月之間,整個豬肉板塊都在受益中,最高漲幅達到218%。
由于上漲幅度巨大,牧原股份一度被稱為“豬中的茅臺”,其營收規模從2018年的133億,上漲到2020年的563億元,兩年時間增長320%,而凈利潤更是從2018年的5.2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274.5億元,兩年時間增長近52倍。
與此同時,原本在非洲豬瘟影響下不超過10元的股價也順勢大漲,而在今年2月,牧原股份股價漲到了92元,兩年半時間漲幅超過8倍。
不過隨著豬肉價格下跌,上市公司的營收和利潤都開始受到沖擊。今年一季度,牧原股份營收201億,同比增長150%,凈利潤70億元,同比增長68%,凈利潤增幅遠遠低于營收增幅;二季度,豬肉價格再次大幅下降,預計也會導致二季度凈利潤增速進一步放緩。
而同樣受益于豬價上漲的新希望,也在這一輪豬價下跌中損失慘重。6月10日,新希望從開盤價一路下跌,截止到收盤,下跌0.49點至14.19元。
一季度,新希望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利潤僅為1.2億-1.8億,下降了近90%;5月銷售收入為13.96億元,商品豬銷售均價18.46元/公斤,環比下降26.56%和14.38%,同比下降12.75%和35.30%。銷售量也有所下滑,環比下降17.26%。
對此,牧原股份也發布公告稱,雖然近年非洲豬瘟對于行業產能帶來了較大影響,但目前全國生豬產能已逐步恢復;根據農業農村部的數據,2020年年底全國生豬產能已恢復至常年水平的90%以上。生豬產能的恢復將帶來生豬價格的回落,雖然未來價格可能有季節性反彈,但生豬價格總體呈下降趨勢,“預計生豬行業在2022年或2023年將到達底部,將做好迎接行業冬天的準備。”
雙向調節豬肉價格機制
對上市公司來說,這樣的沖擊雖然較大,但并不是不可預見的。
事實上,隨著此前豬肉價格上漲,各種政策也在頻繁出爐,比如,鼓勵生豬養殖,擴大儲備肉投放等。今年年初,面對高企的豬肉價格,我國開始了多批次儲備肉投放,僅1月就投放了中央凍豬肉儲備近15萬噸。這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當時供應量不足的問題。不過,隨著供應情況好轉,養殖戶增加的產能卻無法當即削減,最終導致豬價不斷走低的同時,大量生豬到了出欄的體重。由于不看好后市,養豬戶加大出欄量,供給端增加,屠宰企業壓價意愿較強,導致豬價加速下跌。
這也對豬肉板塊的股價產生影響,整個板塊從去年高點至今跌去了32%。
面對這種情況,豬企普遍采取了降本增效的方式應對沖擊。牧原股份對此表示,2021年度公司核心工作在于做好成本管理,預計會在2021年第四季度時點或階段性達到14元/公斤的成本目標,相較于一季度成本下降2元/公斤左右。
新希望執行董事長兼總裁張明貴也在股東大會上表示:“今天外部環境在發生變化,豬價在劇烈波動,行業整體受到巨大壓力,我們也感受到同樣的壓力,但飼料一直是一個非常穩健,現金流極好的產業,我們有比較好的財務架構源于好的產業架構,讓我們能夠比較從容地,以可持續的發展狀態去做短期和長期的安排。”
“因為供給充足,而需求偏弱,目前豬肉市場供過于求,5月底,豬肉平均批發價格只有24.9元每公斤,相比于年初的價格幾近腰斬。而且截至6月8日,豬價還在下跌。在豬肉供給持續修復的背景下,考慮到去年的高基數,預計短期內豬肉價格會繼續走弱。”紅塔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東興證券研報也指出,短期豬價將在底部震蕩,隨著消費旺季來臨以及2020年冬季非洲豬瘟疫情反復對生豬產能的斷檔影響,豬價有望在6-7月迎來反彈。
不過,一個利好是,隨著《預案》的出臺,無論是豬肉價格過高還是過低,都能實現有效調節。
豬肉價格過高時,政府將投放儲備以保障居民消費需要,推動價格向合理區間回落,避免生豬產能過度擴張;價格過低時,政府將啟動收儲以托住市場,為養殖場戶吃下“定心丸”,避免生豬產能過度淘汰。無論如何,政府都將防范豬肉價格大起大落,力保民生。
農業農村部也表示,未來將引導區域科學規劃生豬養殖布局,加強生豬產銷規劃銜接。鼓勵探索銷區補償產區的長效機制,支持主產省份發展生豬生產,并推進生豬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記者 張智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