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近兩年的時間,針對互聯網保險銷售行為的可回溯新規終落地。6月30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規范互聯網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一文,從頁面展示的內容與形式、信息披露管理標準、可回溯資料搜集與歸檔與內控體系建設等方面,對線上保險售賣的全流程進行了可回溯管理規范。業內人士分析稱,《通知》出臺,與后疫情時代下互聯網保險銷售的快速發展帶來的多種合規風險也有一定關聯。
對于《通知》出臺的背景,銀保監會相關人士介紹稱,當前,互聯網與保險結合產生的互聯網保險業務快速增長,碎片化、小額化的互聯網保險廣泛觸達各類消費者,互聯網保險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也呈爆發式增長。2019年,銀保監會接到互聯網保險消費投訴共1.99萬件,同比增長88.59%,是2016年投訴量的7倍,銷售誤導和變相強制搭售等問題突出,嚴重影響消費者的獲得感。
《通知》的適用范圍為投保人是自然人,且購買商業保險時,因個人投保人相較團體、企業的風險識別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差。同時《通知》顯示,與互聯網保險銷售相伴的非互聯網銷售模式保險也在可回溯管理范圍內,其中包括自助終端保險銷售行為。
“銷售是金融服務的起點,互聯網銷售的核心是銷售頁面展示。”上述監管人士稱,頁面展示是銷售行為的最基礎、最重要部分。在頁面管理方面,《通知》一文規定了銷售頁面展示的內容,覆蓋了投保人網上購買保險的全流程,包括:提示進入投保流程、展示說明保險條款、履行提示和明確說明義務、驗證投保人身份,及投保人填寫投保信息、自主確認閱讀有關信息、提交投保申請、繳納保費等內容的網絡頁面。
《通知》聚焦互聯網保險銷售頁面管理和銷售過程記錄,明確互聯網保險銷售環節、頁面內容和互動方式,創新銷售頁面版本管理機制,應對互聯網背景下由于保險銷售頁面不斷迭代更新帶來的取證難問題;創新銷售過程記錄,細化對于“操作軌跡”的認定與保存,避免保險機構以晦澀的軟件代碼應對檢查。相關監管人士介紹稱,通過上述方式,制定互聯網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制度,嚴格管控銷售頁面,可以實現銷售行為可還原,有效遏制銷售誤導,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此外,《通知》規定五項流程需要設置單獨頁面進行展示,其中包括:提示進入投保流程頁面;逐項展示的保險公司免責條款;人身險新型產品的保單利益不確定性,健康險產品的續保條款以及其他產品的猶豫期條款;投保人與被保人不一致的確認頁面;健康告知提示。
對于這些單獨展示界面設置的意義,銀保監會相關人士解釋稱,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機構在互聯網上銷售保險產品應依法履行向消費者的明確說明義務。目前,互聯網銷售平臺上,投保須知、保險條款等相關文件均為可選鏈接,不點擊并不影響正常投保,無法確保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機構履行了向投保人明確說明保險責任、責任免除、等待期以及續保條款等重要內容的法定義務,這也是保險事故發生后產生理賠糾紛的重要根源。因此,有必要對部分重要條款內容設置單獨頁面展示,并設置由投保人或被保險人自主確認已閱讀的標識。
此外,《通知》也界定了可回溯資料的形式、內容、歸檔和查驗操作等相關管理規范,并要求保險機構建設合格內控體系,合法合規地管理、使用并保護個人信息。(記者 孟凡霞 實習生 周菡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