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即將收官,全年IPO企業數量和募資總額均刷新歷史紀錄。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今年508家IPO企業募資總額5273億元,已超過2020年全年。其中,超過七成的IPO以注冊制方式發行。
有關專家表示,注冊制進一步激發A股的市場活力。在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預期下,2022年新股發行數量、募資金額有望繼續攀升。
超七成IPO以注冊制方式發行
注冊制穩步推進及北交所的開市,拓寬了資本市場“入口”,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和產業轉型的效果愈加明顯。
按上市日期統計,截至12月21日,今年以來登陸A股的公司已達508家,比2020年全年的437家增長16%;募資總額為5273億元,較去年全年募資總額4806億元增長9.7%。
專家認為,科創板和創業板發行速度穩步提升,北交所開市進一步增添市場活力,是A股上市公司隊伍穩步壯大的主要原因。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今年以來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上市股票共386只,這意味著超七成IPO以注冊制方式發行。
安永大中華區上市服務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表示,證券法修訂以及推出創業板注冊制、科創板制度優化、北交所成立、試點紅籌股回歸和新三板精選層轉板等,意味著中國資本市場正開啟一個新的時期。
此外,隨著資本市場深化改革不斷推進,多只中概股回A成為新股市場一大亮點。最為市場關注的是電信三巨頭A股齊聚首。中國移動12月22日啟動網上申購,若超額配售選擇權全額行使,預計募集資金總額為560億元,這將超過8月20日登陸上交所的中國電信,成為近10年來A股最大規模IPO。
“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回歸A股,為中概股回歸提供了借鑒。隨著政策環境持續完善,中概股回歸將成為一大趨勢。”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
改革釋放活力市場生態煥新顏
在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同時,注冊制改革不斷釋放改革動能,市場化發行承銷機制日漸成熟,市場生態煥然一新。
注冊制改革釋放活力,突出體現在A股市場化水平不斷提升。比如,“新股不敗”神話被打破。今年以來,包括精選層在內,18只股票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其中,10月22日以后,有12只股票破發。詢價新規實施后,IPO定價市場化特征更加明顯,打新不再“躺贏”。
注冊制改革在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同時,也面臨一些新情況新挑戰。比如,高價新股屢現大額棄購。12月,百濟神州近2億元新股遭棄購,創下科創板棄購金額新高,禾邁股份旋即以3.63億元的棄購金額再次刷新紀錄。棄購金額較高的新股,發行價高是一大共同特征。再比如,證監會在首發企業現場檢查中發現,部分中介機構存在履職程序不規范、底稿記錄不完整等情況。此后公布的多宗投行業務違規處罰信息顯示,監管部門對相關機構及其業務負責人采取監管談話、出具警示函等監管措施。從嚴監管下,中介機構勤勉盡責執業新生態加速形成。
“資本市場試點注冊制以來,出現了一些突出變化,發行上市條件的包容性明顯增強,新股發行定價的市場化程度大幅提高,多層次市場的板塊架構和功能更加完善,‘零容忍’執法的威懾力正在顯現,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加速形成,對實體經濟特別是科技創新的服務功能顯著提升。”中國證監會市場一部主任李繼尊表示。他指出,證監會將堅決貫徹黨中央關于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的部署,保持改革定力,一步一個腳印地把改革進行到底。
IPO保持常態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專家預計,在此背景下,直接融資占比有望繼續提升,IPO將保持常態化,資本市場將在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在業內人士看來,一方面,科創板和創業板將保持IPO常態化。
“2022年IPO會保持常態化趨勢,注冊制改革將帶來更多活水。市場流動性總體充裕,在鼓勵和吸引更多長期資金入市等政策支持下,有助于形成一二級市場平衡新生態。”湘財證券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李康說。
另一方面,北交所后備上市企業儲備充分,中小企業IPO活躍度將有所提升。
德勤報告指出,北交所成立運行,科創板和創業板穩定發行,注冊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可以預見2022年中國內地市場IPO數量將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