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銀十”是每年汽車市場的銷售旺季,但今年的“金九”車市不像往年出現明顯的“翹尾現象”。近日,各大車企陸續公布前三季度銷量數據,受到煤炭供應短缺、煤電價格倒掛、芯片供應短缺等因素的影響,汽車銷售市場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不過,相比合資品牌,自主品牌頭部企業展現出產業鏈韌性強的優勢,市場份額持續上升。據中汽協方面預計,隨著宏觀經濟穩中向好發展,汽車消費需求仍然穩定,但全年市場或將弱于預期。
主流合資車企銷量下滑
在芯片供應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減產壓力增大等因素影響下,9月國內汽車市場整體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主流合資車企也出現不同程度的銷量下降。
乘聯會近日發布的銷量數據顯示,9月中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量達到158.1萬輛,同比下降17.4%。其中,主流合資品牌9月零售量為69萬輛,同比大幅度下降31%,一汽大眾、上汽通用、東風本田、一汽豐田、廣汽豐田等主流合資品牌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銷量下滑。
在主流合資品牌當中,擁有奧迪和捷達品牌的一汽大眾常年在銷量榜上位居榜首,今年9月卻出現最大幅度的銷量下滑。數據顯示,一汽大眾今年9月銷量10.78萬輛,同比大幅縮減48.6%,前三季度累計銷量136.41萬輛,同比下降5.0%,旗下主銷車型也開始面臨現車供應緊張、延遲交付等問題。
此外,上汽大眾9月零售銷量12.35萬輛,同比下降23.1%,前三季度累計銷量105.87萬輛,同比下降4.3%;廣汽本田9月銷量6.15萬輛,同比下降24.7%,前三季度累計銷量54.18萬輛,同比微增0.9%;上汽通用9月銷量9.01萬輛,同比下降38.9%,前三季度累計銷量97.42萬輛,同比增長2.4%。
自主品牌占有率提升
盡管汽車市場整體呈現頹勢,但得益于頭部車企的產品鏈韌性較強,芯片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自主品牌還是取得了逆勢上揚的亮眼表現。9月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達到82.1萬輛,市場份額上升9.1個百分點至46.9%,市場占有率接近歷史最好水平。前三季度,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達到643.3萬輛,同比增長31.4%,市場份額達到43.3%。
民營車企中,長安、吉利、長城繼續保持三足鼎立的局面。前三季度,長安系中國品牌累計銷量突破135萬輛,同比增長30.6%,穩居銷量冠軍的寶座;吉利乘用車總銷量達92.2萬輛,同比上升5.3%;長城汽車累計銷售88.4萬輛,同比增長29.9%。
頭部國有車企的自主板塊也取得不錯的銷量表現。上汽集團9月銷售汽車51.58萬輛,同比下滑14.36%,但前三季度累計銷售新車361.9萬輛,還是實現0.16%的同比增長;廣汽集團前三季度累計完成汽車產銷144.4萬輛和149.4萬輛,累計產量同比增長3.9%,累計銷量同比增長6.2%,產銷同比均實現正增長。
在芯片供應方面,廣汽集團方面表示,已通過與芯片供應商直接建立聯系,持續協調、調配資源等確保生產供應,同時已通過采取追料、尋找現貨、開發替代等方式應對。“隨著東南亞疫情的緩解,核心零部件供應逐步穩定,預計四季度產銷將會再上新臺階。”廣汽集團方面稱。
高端市場持續增長
盡管合資品牌出現不同程度的產銷下滑,高端市場卻在持續增長。BBA品牌的最新產銷數據顯示,寶馬集團在今年前三季度累計交付新車67萬輛,同比增長19.6%;奔馳汽車前三季度在華累計交付新車59.22萬輛,同比增長4.0%;奧迪品牌前三季度累計銷量達56.4萬輛,同比增長9.9%。
超豪華品牌當中,保時捷前三季度共計交付汽車6.98萬輛,銷量同比勁增11.1%,蘭博基尼也在今年前三季度達成史上最佳銷量表現。最新數據顯示,蘭博基尼今年上半年的全球交付量達到4852臺,同比增長37%,創下史上最佳半年銷量紀錄。其中,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的市場銷量為602臺,銷量僅次于美國市場躍居第二。
“四季度汽車消費需求仍然穩定,但是供給端不確定性仍然較大。”中汽協方面分析稱,四季度芯片整體供應預期好于三季度,但芯片供應仍然短缺;各地有序用電,將提高汽車產業供應風險;電費上漲、原材料價格持續在高位都將進一步加大企業成本壓力,一定程度影響行業運行。據中汽協方面預計,全年汽車市場或將弱于預期。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方面同樣認為,進入10月,各地陸續開啟車展等活動,但火爆場面不如往年。主要受到疫情、芯片短缺、拉閘限電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部分消費者暫緩出游計劃,有利于4S店客流量的增加,但終端供給不足帶來的價格上漲導致消費者觀望情緒加重,影響銷量。“預計10月銷量與9月相比,持平甚至微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方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