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8月16日-8月20日)光伏板塊飄綠,《華夏時報》重點監測的10家企業中,九家股價下跌,跌幅最高的是晶澳科技,跌幅達11.35%,其次是福萊特跌去了10.73%,僅通威股份上漲了6.20%。通威股份最新市值為2204億元,重新超越陽光電源,成為市值排行榜第二名。
多家光伏企業中報亮眼
8月17日,通威股份披露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5.62億元,同比增長41.7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9.66億元,同比增長193.5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9.95億元,同比增長212.24%。
通威股份表示,公司積極應對外部經濟環境挑戰,穩步推進各項經營活動,圍繞“聚勢聚焦、執行到位、高效經營”的經營方針,緊跟市場行情,持續降本增效,在上半年取得良好經營成果。
福斯特發布了上半年業績,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7.1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9.2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0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8.08%。2021年半年度,公司共計銷售光伏膠膜4.61億平米,同比增長23.19%;銷售光伏背板3136.83萬平米,同比增長26.44%;銷售感光干膜4547.15萬平米,同比增長210.95%。
福斯特表示,未來,公司將堅定的推進實施“立足光伏主業、大力發展其他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戰略,充分利用技術研發優勢和成本控制優勢,加快光伏膠膜和光伏背板優質產能的擴張,繼續鞏固公司光伏材料的行業龍頭地位。同時抓住業務快速發展的大好契機,加快感光干膜和核心原材料堿溶性樹脂的擴產,爭取3——5年內實現公司成為全球感光干膜產品頭部供應商的發展目標。其他鋁塑復合膜、FCCL、水處理膜支撐材料等產品,公司會加快推進量產化,為公司創造新的盈利增長點,使公司真正成為一家新材料的平臺型技術公司。
吉電股份8月19日晚間披露2021年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63.03億元,同比增長36.87%;凈利潤7.04億元,同比增長51.96%。根據半年報披露,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新增新能源產能37.94萬千瓦,項目所在地涉及全國30個省市區,裝機容量實現950.9萬千瓦(火電330萬千瓦、風電269.99萬千瓦、光伏350.91萬千瓦),新能源占比達到65.30%。
硅片價格上漲
8月19日,隆基在時隔2個月之后硅片最新價格普遍上調0.2——0.24元/片。其中,158.75與166硅片最新報價分別為4.99元/片、5.09元/片,各上漲0.2元/片,漲幅分別為4.2%、4.1%。182硅片現價為6.11元/片,上漲0.24元/片,漲幅為4.1%。
PV InfoLink分析,大尺寸硅片方面,部分M10硅片供應廠家已隨供應緊張開始漲價,175μm厚度主流成交價格來到每片5.9元人民幣上下。G12硅片同樣供應緊張,市場主流成交價來到中環的公告價格,部分訂單甚至略高于中環公告價。
多晶方面,隨著印度市場多晶需求火熱,多晶硅片呈現每日上漲的態勢,目前主流成交價格已來到每片2-2.1元人民幣,對比上周每片1.9元人民幣單周漲幅接近8%,且由于硅料可能還會小幅上漲,目前多晶硅片仍是漲勢未歇。海外價格也隨國內成交價上漲,主流成交價格來到每片0.295-0.305元美金。
2021年8月17日,上海能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掛牌上市交易,以48元/股開盤,光伏新能源上市公司的隊伍壯大。據悉,此次IPO,能輝科技發行新股3737萬股,發行價為8.34元/股。
山西證券的研報顯示,光伏發電已在多個國家及地區成為最便宜的發電來源,2021年將步入平價上網時代。在各國新能源政策的大力支持下,GW級光伏新興市場不斷涌現,光伏增長逐漸多元化,隨著疫情影響逐步得到緩解,預計“十四五”期間國內年均光伏新增裝機容量有望超70GW,2021/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可達161/197GW。
山西證券建議把握光伏行業兩條投資主線:第一,垂直一體化組件龍頭,2020年多晶硅及光伏玻璃價格漲幅較大,隨著年底搶裝的結束以及相關企業的擴產,多晶硅及光伏玻璃價格有望進入下行通道,從而釋放組件端利潤。國內市場容配比放開將加大組件需求,BIPV將成為組件業務增長新動能。在行業整合趨勢下,市場份額逐步向頭部企業集中,其中,垂直一體化布局的企業將獲得更高的毛利。
第二,在組串式及儲能領域具備優勢的逆變器龍頭,逆變器領域具備較高的進入壁壘,加速拓展海外市場 助推國內企業業績增長,分布式光伏占比提升帶動組串式逆變器滲透率提高,從而強化了相關領先企業的 競爭優勢,光儲一體化帶來新的盈利增長點。記者 陸肖肖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