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5日晚間,在中國中免發(fā)布一張營收利潤猛增的半年報預報后,不少散戶投資者已經開始對于中免第二天的股價做出了看漲預期。畢竟,在此之前的幾個交易日內,中國中免股價走跌的市場表現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
此前在6月25日(周五),中國中免向港交所遞交H股發(fā)行上市的申請。在隨后的一個交易日即6月28日(周一),中國中免A股報價307.83元,漲幅3.75%,總市值為6010.31億元。不過,在此后幾個交易日中,中免股價震蕩下行。截止到7月5日(周一)收盤,中國中免收于279.89元/股,總市值5464.78億,市值一周已經蒸發(fā)了545億。
業(yè)績大增,股價回調
7月5日晚,中國中免發(fā)布上半年業(yè)績快報顯示,2021年半年度實現營業(yè)收入355.01億元,同比增長83.85%;凈利潤54.35億元,同比增長484.12%;基本每股收益2.78元。
對于這一業(yè)績表現,中國中免表示,主要是因為報告期內,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防控, 離島免稅新政效應持續(xù)凸顯,公司離島免稅業(yè)務同比實現大幅增長,同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去年同期基數較低。
成立于1984年的中國中免,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旅游零售運營商,2020年在全球旅游零售行業(yè)中占據22.6%市場份額。旗下有194間店鋪,包括在中國29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qū)經營的188間店鋪,以及在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柬埔寨經營的6家免稅店。
此前在6月25日,中免向港交所遞交H股發(fā)行上市申請。有市場聲音指出此次中免在港上市將募集70億至100億美元,成為阿里赴港上市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IPO。
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中國中免在三亞開設中國第一家離島免稅店;又于2014年在三亞開設中國第一家旅游零售綜合體三亞國際免稅城,目前是全球單體銷售面積最大的旅游零售綜合體。2020年,三亞國際免稅城的收入為213.54億元,銷售規(guī)模于中國國內購物中心排行第一名。
近年來隨著出境游火爆,我國奢侈品消費外流嚴重。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統(tǒng)計,中國免稅市場規(guī)模在2019年為501億元,不過在2019年,中國居民在境外購買免稅及有稅商品支出超過7000億元,為同期中國免稅市場零售銷售額的約14倍。
隨著相關部門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引導免稅消費回流,中國免稅市場空間巨大。
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以來,中免股價暴漲,如果以2019年最后一個交易日收盤價做起點,中免股價從88.35元一路飆高至7月5日279.89元,漲幅超200%。今年2月18日,中國中免的股價盤中一度達到403.78元的高峰,最近兩個月股價新高出現在今年5月28日,中國中免在早盤創(chuàng)下348.88元新高后,股價出現回調。
對于中免近期股價回調,香頌資本執(zhí)行董事沈萌分析認為,“免稅概念前期上漲很多,存在回調的需要;另外,內需消費具有周期性,對板塊概念的支撐作用也會波動。”
伴隨著中免股價一路竄高,不到一年時間,散戶投資者大幅涌入,Wind數據顯示,該股股東人數已從2020年6底的4.266萬增至2020年一季度末的9.943萬。
多玩家切入,海南“戰(zhàn)火”猛
全球的免稅店依照銷售場所及供應對象不同,可以劃分為包括機場免稅、市內免稅、口岸免稅、機上免稅等在內的傳統(tǒng)業(yè)態(tài)和以離島免稅為核心的新興業(yè)態(tài)。
長期以來,中國的免稅行業(yè)實行國家特許經營,經營牌照是由國家集中統(tǒng)一管理、發(fā)放,經營資質獲取難度很大,行業(yè)準入壁壘很高。中國的免稅行業(yè)的分水嶺,是2020年。在這一年之前,中國拿下免稅牌照的只有七個企業(yè),分別是中免、日上(日上上海及日上中國)、海免、中僑、珠免、深免、中出服。其中日上和海免屬中免麾下,可以說,當時七張免稅牌照,中免獨攬三家。
不過在2020年國家鼓勵免稅行業(yè)適度競爭,王府井于去年6月宣布獲得免稅品經營資質。隨后在去年8月海南省額外批準海發(fā)控及海旅投享有離島免稅經營資質。有免稅資質企業(yè)變?yōu)槭摇kS著多個玩家切入免稅業(yè)態(tài),以牌照為主的壟斷競爭格局逐漸被打破。
在招股書中,中免也提及未來經營存在的風險因素:“海南日后的免稅政策仍有不確定性,而海南一經于2025年成為自由貿易港后,其免稅政策方面的任何不利變動均可能對到訪海南的旅客人數及旅客的免稅購物構成不利影響。”
中免指出,盡管中國政府已宣布市內免稅政策將需要進一步完善并預期市內免稅政策將進一步放寬,我們及我們的競爭對手進一步開發(fā)市內免稅店可能加劇市內免稅店與其他類型的免稅店之間的競爭,尤其是鄰近新開設市內免稅店的口岸免稅店。因此,該等門店的業(yè)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yè)績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對于當前免稅市場的競爭,沈萌分析指出:“免稅業(yè)務是和進一步開放政策密切相關,但是總體水平還有很大成長空間,而對于免稅品市場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在于銷售終端網絡,因為免稅品銷售線下業(yè)務具有較強的排他性,誰的網絡布局豐富,誰的業(yè)績就有保障。”
海南對于中免的重要性日趨凸顯。2020年之前,中國中免的營業(yè)收入主要依賴以機場免稅店為主的口岸免稅店。但在2020年消費回流和政策利好的帶動下,離島免稅業(yè)務后來居上。
中免官方數據顯示,2018-2020年,中免離島免稅產生的收入分別為80.10億元、132.50億元和299.62億元,在當年總營收占比中分別為23.1%、27.6%、57%。截止到2020年底,中國中免共經營5間位于海南的離島免稅店及4家免稅體驗店,其中,三亞國際免稅城2020年的收入達213.54億元,占當年離島免稅收入七成。
面對其他競爭對手切海南蛋糕,一方面中免宣布總投資額約50億元的海口國際免稅城預計于2022年開業(yè),并將進一步擴建,投用后將取代三亞國際免稅城成為全球最大的單體免稅店,此外,三亞國際免稅城擴建項目預計于2023年投用。
對于中免二次上市募資、未來布局等相關問題,記者將相關問題發(fā)于中免PR部門郵箱,但截止發(fā)稿并未獲得回復。
中信建投證券研報指出,中國中免赴港二次上市,預期將進一步增強其全球競爭力,穩(wěn)固國內及提升海外份額,供應鏈及運營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有利于保障海口國際免稅城及三亞免稅城擴建等項目的順利推進。中國中免在疫情之下形成的規(guī)模、運營等優(yōu)勢具備不可逆性,即使國際通航后,依然具備核心競爭力。記者 黃興利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