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當地時間6月29日,生鮮電商叮咚買菜(DDL.US)正式在紐交所交易。
當天叮咚買菜以28美元的價格高開,盤中最高漲至29.99美元,但隨后股價一度跌破發行價,最低跌至22.7美元。截至當日收盤,叮咚買菜股價為23.52美元,相較23.5美元的發行價,微漲0.09%。不過在盤后,叮咚買菜股價升至24.75美元,漲5.23%。
“市場不是很好”
目前市值超過55億美元的叮咚買菜,在上市前夕出人意料地將募資金額縮水超過七成。
6月28日,叮咚買菜更新招股書,將原計劃發行140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變更為發行約370萬股ADS。如果承銷商悉數行使超額配售權,叮咚買菜預計凈收益將為9300萬美元。
對于融資額的縮水,叮咚買菜創始人兼CEO梁昌霖在6月29日對媒體表示,市場不是很好,價格低于應有的價值那就少融一些,上市目的并不是圈錢。他還稱,叮咚買菜從D和D+輪融了10.3億美元,現金流充裕,并不急于從二級市場融資。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上述兩輪融資分別發生在今年4月和5月。招股書顯示,IPO后梁昌霖和管理團隊的持股比例為29.8%,擁有82.2%的投票權。
但面對同屬于前置倉模式的每日優鮮以及多多買菜、橙心優選等社區團購企業的競爭,對尚處于攻城略地階段的叮咚買菜來說,融資顯然是越多越好。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IPO前臨時調整融資金額的增減原因與資本市場大環境的冷暖變化、資本市場投資者對這家公司的前期勘察和評價以及同類競品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表現有關。
還有業內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叮咚買菜減少募資額,縮小了流通盤,有利于股價穩定。
前置倉模式遭遇競爭
在融資腳步加快的同時,叮咚買菜的地盤日漸擴大。
叮咚買菜官網顯示,截至2021年5月,成立四年的叮咚買菜服務范圍覆蓋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成都等30個城市,擁有超過1000個社區前置倉,服務用戶3000多萬。
叮咚買菜的營收盤子也越來越大。招股書顯示,在遭受疫情影響的2020年叮咚買菜收入達到113.3億元,是2019年的近三倍。但2021年第一季度,叮咚買菜總營收的增速相對放緩,38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46%。
與此同時,叮咚買菜的虧損也在逐步擴大。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0年,叮咚買菜合計虧損超過50億元。其中叮咚買菜2020年凈虧損31.8億元,虧損同比擴大70%。今年一季度,叮咚買菜凈虧損13.8億元,同比擴大466%。此次融資預計得到的9300萬美元凈收益,尚不足叮咚買菜今年一季度凈虧損的一半。
曹磊還認為,阿里、美團、滴滴、拼多多等互聯網巨頭紛紛下場參戰的社區團購平臺,有別于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的前置倉模式,投入相對較輕,而且快速把規模做大。“這些后起之秀給他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而且還有巨頭的輸血。”
東吳證券在近日的一份研報認為,“前置倉雙雄”的虧損或仍將持續一段時間。這份研報稱,今年一季度叮咚買菜和每日優鮮的凈利潤率分別為-36.4%和-39.9%。而反映單筆訂單盈利情況的履約毛利率則分別為-20.1%和-16.4%,前置倉距盈虧平衡仍存在距離。連續虧損下,前置倉行業未來或需不斷尋求融資。
需要提及的是,東吳證券的這份研報還稱,與前置倉模式相比,社區團購模式更“輕”,管理難度、初始投資也更低,均低于前置倉,但社區團購與前置倉在主要客群、品類結構等方面有所不同,可實現共存。記者 盧曉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