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央行在官網發布新聞《劉國強副行長就人民幣匯率問題答記者問》,記者問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關于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勢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您怎么看?
劉國強的答復是: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有升有貶,雙向浮動,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穩定。目前,我國外匯市場自主平衡,人民幣匯率由市場決定,匯率預期平穩。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將繼續取決于市場供求和國際金融市場變化,雙向波動成為常態。
人民銀行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一制度在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都是適合中國的匯率制度安排。
人民銀行將注重預期引導,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作用,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去年由于新冠疫情爆發,美元從3月份最高點102到年末89,美元貶值達12%左右,而人民幣兌美元則從去年5月最低點7.19升值到今年1月的6.40,升值到11%左右,此后美元有所反彈,但是近期由于美國疫情控制相對比較滯后,加之美聯儲無底線寬松政策,以及拜登上臺后一輪又一輪的刺激政策,美元再次貶值,人民幣再次反彈。
在此輪美元的波動中,表現出人民幣相對美元貶值時間短,幅度小,升值時間長,幅度大的特點,這表明相對此前,投資者可能更加看好人民幣未來的升值前景。
其中原因就是由于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疫苗大范圍推廣,國際需求強勁,中國由于最早控制了疫情,生產生活恢復最早,產業鏈比較齊全,出口增幅強勁,外貿順差進一步擴大。
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8.4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29.2%。其中,出口4.61萬億元,增長38.7%;進口3.86萬億元,增長19.3%;貿易順差7592.9億元,擴大690.6%,擴大近7倍。
截至2021年4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982億美元,較3月末上升282億美元,升幅為0.89%。
主要原因是,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疫苗進展、主要國家貨幣政策預期和宏觀經濟數據等因素影響,非美元貨幣相對美元上漲,主要國家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上漲。外匯儲備以美元為計價貨幣,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上升。
因此,近期關于人民幣匯率未來將升值的言論多了起來。央行一位官員近期在一次內部討論中表示,人民幣對美元在中長期內將持續對美元升值。人民幣國際化條件下,我們管不了人民幣匯率,中國中央銀行最終要放棄匯率目標,人民幣匯率是全球所有市場主體對人民幣的偏好、預期和交易決定的。
另有一位央行官員在其學術文章中認為,為了抵御國際大宗商品的輸入性通脹,應該增強匯率彈性,人民幣適當升值。
以上言論盡管是學術性的探討,可能對市場預期產生影響。記者 劉佳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