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今日再度重挫,科技股領銜大跌,熱點題材齊挫,市場虧錢效應極大。截至收盤,恒生科技指數暴跌6.4%報8081點,恒指跌1.92%報28540點下挫557點。盤面上,大型科技股美團、小米皆暴跌超8%,京東跌6%,騰訊跌超5%,阿里巴巴等皆下挫,前期活躍的特斯拉概念、生物制藥股、光伏股、汽車股等全部大跌,且尾盤跌幅進一步擴大,均呈單邊下跌行情;受利好消息影響,石油股、香港本地銀行股逆勢上漲,保險股午后拉升明顯,但仍不足支撐大市止跌。近期美國10年國債收益率波動持續全棟全球風險市場,今日一度漲破1.60%。
展望后市,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方面表示,港股的機遇仍大于風險。中概股“二次上市”、眾多IPO也將吸引資金流入。2020年港交所全年共吸引146只新股上市,內地的企業仍然是港交所IPO的主要來源,有112家,共募資3901億港元,占IPO募資的99%。此外,AH溢價高則代表港股資產相對于A股的低估。
平安證券表示,“港股牛”第一階段結束。但是,這并不代表“港股牛”的徹底離去,在不發生全球股市大調整的情況下,“港股牛”第二階段仍可期待。另外,對于港股未來的投資機會,在近期調整之后,逢低布局“三大核心資產”的思路仍需堅持。三類核心資產分別為:第一,面向出口的制造業與金融地產等周期價值龍頭核心標的有望受益全球經濟的復蘇,可適當逢低布局;第二,互聯網、新能源等新興高成長行業中的優質標的受益南下資金配置港股特有核心資產,配置價值持續存在;第三,傳統的消費、制造等領域中能夠引領行業或相關領域革新的“領軍”型核心標的有望迎來價值的重估,具備中長期配置價值。
中金公司認為,雖然仍不排除出現潛在的波動,但考慮到良好的市場流動性和強勁的經濟基本面,仍然看好H股市場。與此同時,業績期中潛在盈利意外值得密切關注。仍然建議在新老經濟板塊間進行均衡配置,例如選擇工業利潤改善的部分周期性板塊(如原材料,化工,有色金屬和能源)。此外,繼續推薦受益于出口需求的標的以及受益于升級趨勢的消費板塊(如汽車和零部件、首飾、美妝、家具和家用電器)。此外,獨具特色的H股新興經濟板塊仍將受到南向投資者的青睞。
安信國際指出,大市短期進入調整模式,但沒有改變牛市的基礎。預期美聯儲對通脹的容忍度較高,寬幣政策起碼在今年會維持。與此同時,新冠疫苗接種繼續上量,最終疫情會受控,啟動海外經濟復蘇。維持對港股后市的樂觀看法,估值相對低廉+寬幣環境+海外經濟復蘇+中國經濟表現占優+新經濟股份爭相來港上市,將推動港股突破歷史高位。目前的調整其實是趁低吸納的良機。
粵開證券研究院策略團隊認為,今年將演繹“龍頭牛、機構牛”。粵開證券研究發現,目前同時獲南向資金與外資青睞的港股主要集中在銀行、保險、藥品及生物科技、地產、工業工程等板塊,其機構持倉長期穩定,是港股的“核心資產”。其中,工業工程板塊近期獲外資及南向資金明顯增持。
國盛證券策略團隊指出,2021年在全球經濟共振復蘇、風險偏好提升、南向和海外資金共同流入等多重因素共振推動下,港股牛市已在途中。建議沿著兩條主線布局港股:一是科技龍頭,二是低估值、高性價比的金融地產龍頭。
嘉實基金董事總經理張金濤表示,2021年港股投資機會大概率強于A股。總體看來,港股具有估值低位、長期盈利向好、中長期流動性有望寬松和行業結構長期優化四大優勢。具體到行業板塊選擇,張金濤認為,從中長期視角看好科技互聯網、大消費、醫藥和金融服務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