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倡導“就地過年”的背景下,年夜飯怎么吃引起消費者關注。進入臘月以來,一些外賣平臺上的“年夜飯”搜索量同比上年增長數倍。從上線外賣平臺的商品種類及活動來看,年夜飯小份套餐成為今年大熱門。
為了疫情防控,今年,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窩里蹲、不遠行”的方式就地過年,同時要避免人員聚集,于是“年夜飯小份套餐”需求猛增。
商家推出的“小家庭年夜飯”“年夜飯小份套餐”可謂針對春節消費需求的一種“精準供給”,契合時宜和需求,也合乎商家利益。
此前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的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明確,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主動對消費者進行防止食品浪費提示提醒;按照標準規范制作食品,合理確定數量、分量,提供小份餐等不同選擇規格……從這個角度上說,“小家庭年夜飯”的推出,也是餐飲服務提供者在履行自己反食品浪費方面的責任與義務,有助于遏制鋪張浪費。
其實,除了針對春節期間在大城市就地過年的人,“小家庭年夜飯”值得在所有家庭中推廣。不是大肆鋪張浪費才能讓年夜飯吃得更好、吃得更有“年味”,而要改變觀念,就算是年夜飯,也要以吃好、吃飽為標準,而非以量大、豐盛取勝,鋪張浪費。希望年夜飯小份套餐成為春節消費的尋常景象。
進而言之,一些地方在春節期間還存在相互攀比的不良風氣,比如誰開了好車、買了豪宅,等等。移動互聯網時代,在朋友圈曬“豐盛年夜飯”的人不在少數,這也是一種炫耀與攀比。“小家庭年夜飯”走紅,對這股攀比風氣也會形成一定的“反制”。
“小家庭年夜飯”成為熱門話題,既有利于反食品浪費,又有利于滿足消費者的訴求和疫情防控。講衛生、重節儉,不僅在春節期間,任何時候,都應持有這樣的消費觀念、生活觀念。所以,“小家庭年夜飯”不應只是疫情影響下的一種“不得已為之”,而是返璞歸真,回歸了“年味”的本義,這種春節消費觀念值得保持與發揚下去。戴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