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9月份,黑色系商品整體回落,其因素較多。日前,先融期貨雙焦研究員段智棧向記者表示,造成此輪黑色系商品期價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強預期逐漸被證偽后,盤面回歸現實;展望四季度,由于利多因素支撐有限,期價或難有較大反彈空間。
在成材方面,9月份后一直存在弱現實與強預期的矛盾。段智棧表示,前期預期需求端存在“金九銀十”的可能,黑色系商品期價整體一路上漲,焦炭期價2101合約曾最高突破3800元/噸關口,但進入9月后,成材品去庫存速度不甚理想,例如螺紋鋼表需遲遲未有起色,盤面開始修正預期進入下行通道;其次,是鐵礦石供應端等,目前存在整體預期偏弱與期貨深貼水之間的矛盾。鐵礦石2101合約受成材端影響下行,但現貨上盡管壓港情況緩解,可貨源依然偏緊,造成現貨相對堅挺,盤面持續走弱,基差逐漸擴大的期貨深貼水局面。
對于焦煤和焦炭期價來說,自5月份焦化去產能之后,一直存在由現貨偏緊造成的,焦化高利潤與鋼廠低利潤矛盾,每噸焦炭有300元-400元的利潤,對比螺紋鋼每噸盈利100元而言,處于絕對高位置。
據悉,近期蒙古煤進口逐步恢復,例如策克口岸進口約27.6萬噸,甘其毛都口岸通關約48.9萬噸;澳大利亞煤炭進口通關政策依舊較嚴,由于通關成本增加,焦煤價格由106美元漲至125美元。進入10月份,新增焦化產能會陸續投產,焦煤需求增加,將對價格形成支撐。但值得注意的是,進入10月份后,部分港口進口煤政策有放松可能,按當前價格計算,進口利潤至少200元/噸,一旦放松進口限制,除非需求大幅增長,否則將打壓國內煤價。
段智棧表示,焦炭第三輪提漲已經落地,但從第二輪開始,港口成交價并未有明顯起色,高價貿易資源一直維持在1900元/噸-1930元/噸之間,成交價未能突破顯示出鋼廠和貿易商的恐高心理。在鋼廠利潤較低情況下,采購較為謹慎,補庫意愿降低,而港口-產地價差的持續收窄,壓縮集港利潤,使集港量進一步減少,導致最近幾周港口貿易資源持續偏緊,目前港口庫存262萬噸,處于歷史低位。在供給方面,后期的去產能政策和新產能投產還有較大不確定性,在目前焦化利潤偏高的情況下,去產能阻力較大,其關鍵時間節點在10月份,若10月不能完成任務,進入11月份在保供暖的民生硬指標要求下,去產能難度更大。從目前情況預計,未來新投產能將大于去產能力度,緩解現貨緊張現象。本報記者 王寧
標簽: 黑色系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