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在美國,亞裔被人工智能奪走工作的風險比其他任何群體都要高。在這項研究中,有 24% 的亞裔美國人所從事的領域被定性為 "最易受到影響"。
與所有其他群體相比,亞裔面臨的風險最大。具體而言,21%的女性、20%的白人、17%的男性、15%的黑人和 13%的西班牙裔美國人被歸類為 "最易受影響"。
【資料圖】
最易受到影響 "是指那些最重要的活動很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職業。例如,包括預算分析、數據錄入和網絡開發在內的職業被歸類為 "暴露程度最高"。另一方面,首席執行官、獸醫和銷售經理屬于 "中等暴露程度",而實踐性工作屬于 "最不暴露程度"。
那么,為什么亞洲人的風險最高呢?答案是,與其他群體相比,美國亞裔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最高。這些正是人工智能所瞄準的工作。與以往取代工廠工人的技術和機器人發展不同,人工智能滿足的是高薪、高技能勞動力的需求。
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現狀
根據中國信通院數研中心測算,2018-2021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加速增長。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為303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1%。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增速超過全球,2021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市場規模達404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32%,增速提高。
中國人工智能芯片發展史
中國人工智能芯片起步晚,發展快,主要得益于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產學研結合的模式,2016年人工智能Alpha Go打敗圍棋大師李世石,支撐人工智能算力的AI芯片備受關注,中國本土涌現許多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其中就包括中科寒武紀;2017年人工智能推理芯片助力推出世界首款搭載寒武紀高性能機器學習處理器芯片的推理服務器;2018年中國AI芯片占據全球25.9%的市場份額,首次超越美國;到2022年,中國AI芯片在性能、處理速度、利用率上實現單點突破。
目前,我國人工智能芯片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一定距離,所取得成就僅是在部分領域,整個行業還處于生命周期的萌芽期,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努力。
專家預計,在人工智能不可避免地對就業市場進行革命的 "第一波 "中,亞洲人將首當其沖,而這場革命預計將首先在美國發生。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人工智能產業鏈布局全景梳理與招商策略建議深度研究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