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通知,部署實施2023年公海自主休漁措施。通知要求,自主休漁期間,我國所有魷魚釣、拖網、圍網、敷網、罩網等遠洋漁船(不含金槍魚延繩釣、金槍魚圍網漁船)停止在休漁海域捕撈作業。
根據通知要求,今年實施公海自主休漁的時間和海域具體為:7月1日至9月30日,南緯32度至南緯44度、西經48度至西經60度之間的西南大西洋公海海域,赤道至北緯22度、東經55度至東經70度之間的北印度洋公海海域(不含南印度洋漁業協定管轄海域);9月1日至11月30日,北緯5度至南緯5度、西經95度至西經110度之間的東太平洋公海海域。
【資料圖】
從水產品獲取方式來看,根據《漁業法》規定,我國對漁業生產實行“以養殖為主,養殖、捕撈、加工并舉,因地制宜,各有側重”的方針。在該方針指導下,多年來我國水產品主要以人工養殖為主。
在水產捕撈方面,近年來,我國海洋漁業資源不斷衰退,隨著漁業資源過度捕撈狀況日益嚴重,同時漁業資源收到時間限制,再生資源受到限制,自2015年開始,我國水產捕撈產量逐年減少,到2020年,全國水產捕撈總產量為1324.82萬噸,較2015年減少近300萬噸。
根據捕撈水域的不同,我國水產捕撈可劃分為海洋捕撈、遠洋捕撈以及淡水捕撈三大類型,其中海洋捕撈憑借廣闊的作業范圍以及巨大的漁業資源優勢成為我國水產捕撈中最主要的發展形式。
近年來,我國海洋漁業資源不斷衰退,隨著漁業資源過度捕撈狀況日益嚴重,同時漁業資源收到時間限制,再生資源受到限制,自2015年開始,我國海洋捕撈產量呈現持續下滑的發展趨勢,到2020年,全國海洋捕撈水產品總產量為947.41萬噸,自2015年以來首次跌破一千萬噸,占全國水產捕撈總產量的71.5%。
從海洋捕撈所使用的漁具類型來看,目前我國海洋捕撈主要以拖網為主、刺網及張網等多種形式為輔。2020年,全國海洋捕撈中拖網漁具捕撈產量為455.19萬噸,占總產量的48.05%;刺網漁具捕撈產量為215.42萬噸,占總產量的22.74%;張網漁具捕撈產量為103.58萬噸,占總產量的10.93%。其他類型漁具捕撈量占比均不足10%。
據相關科研機構監測分析,在西南大西洋和東太平洋公海休漁海域,休漁后魷魚平均胴長顯著增長,小個體比例明顯下降,單船捕撈產量較休漁前也有一定提升。公海自主休漁有效養護了索餌生長階段的魷魚群體,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遠洋漁船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