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國際科研團隊首次在一塊芯片上成功實現了能發射糾纏光子的量子光源,有望成為可編程光量子處理器基本組件,這個重大突破可在量子技術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據了解,這項由德國和荷蘭科學家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發表于最新一期的《自然·光子學》雜志。該研究團隊通過將兩個半導體量子點嵌入光波導中,借助納米光學腔,實現了量子光源的完全集成。
這種完全集成的量子光源規模小、性能穩定,在大規模生產方面也更具優勢。與此同時,其成本也將大大降低,從而促進量子技術在更廣泛的領域應用。
量子光源采用糾纏技術,對于光量子通訊和計算等領域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傳統光源基于半導體材料的電子激發產生,這種方法難以有效實現三個以上光子的糾纏。而這次成功的完全集成的量子光源則大大降低了這一難度,能夠高效產生糾纏光子對。
下一步,該研究團隊將繼續開發具有更高性能、更多功能的量子光源,并結合其他先進量子技術,推動量子技術在多個領域的應用。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量子計算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策略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指南、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