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月14日,煙臺大學藥學院教授田京偉在接受采訪時回憶了首粒“中國制”抗抑郁原創藥的誕生歷程。
2022年11月3日,抗抑郁原創藥“若欣林”獲批上市。這一原創藥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再到臨床試驗,產學研聯手攻關,前后歷時12年。
抑郁癥,是發病率最高的單病種精神疾病。“由于社會教育問題,人們對抑郁癥往往缺乏科學認識。”田京偉說,“據統計,我國抑郁癥患者中,就診率只有20%。”
半個多世紀以來,抗抑郁藥出現了不少,但大都“治標不治本”。“這些藥品治愈率較低,治療后有殘留癥狀,患者功能無法全面康復。”田京偉介紹,一般的抗抑郁藥物有5大缺陷——起效時間慢,不能改善患者興趣,不能改善認知,導致和加重性功能障礙,導致鎮靜和嗜睡。
長期以來,國內市場上的抗抑郁藥幾乎皆由跨國藥企研發,本土藥企產品則以仿制為主。在新藥領域,原創藥的研發難度最大。
復盤“若欣林”攻關之路,煙臺大學藥學院院長助理張蓬認為:“校企聯手是其中一項重要的成功經驗。抗抑郁原創藥的立項是一個契機,深度驗證了校企聯手科研的水平。”
在田京偉主持下,多名藥學院教授分工協作,煙臺大學、綠葉制藥以及眾多臨床協作方共約500余名專業人員,加入了這場抗抑郁新藥研發中。
“‘若欣林’是迄今為止,第一個完全由中國臨床專家主持主導完成的1類抗抑郁新藥的大型驗證性臨床研究,是我國精神藥物研發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項目參與者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張鴻燕教授激動地表示,“現在可以說,在全球抑郁治療領域有了‘中國力量’!”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2023-2028全球及中國抗抑郁藥行業市場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指南、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標簽: 抗抑郁原創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