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型糖尿病是一種由遺傳基因易感性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損傷胰島功能進而出現糖代謝異常的糖尿病類型。我國I型糖尿病發病率逐年增加,已成為我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至今無法治愈。
北京大學鄧宏魁教授團隊及合作團隊近期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發表的兩篇論文,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中的研究中證明了人多能干細胞來源的胰島細胞治療I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相關資料圖)
要完成I型糖尿病的整個治療,需要三個關鍵步驟:一是“種子細胞”制備,二是把它分化成胰島細胞,三是將胰島細胞供給患者。
鄧宏魁團隊很早就開始探索利用化學小分子將人成體細胞重編程為多能干細胞。2022年,鄧宏魁研究組利用化學小分子誘導的方法,建立了一種安全、簡單、易于調控和標準化的人多能干細胞制備技術,“種子細胞”的“制種”技術實現了操作的簡便靈活以及調控的可逆可控,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志。
醫學領域里胰島移植的傳統方法是將捐獻胰島細胞植入患者肝臟,研究者只需按照現有療法把捐獻細胞替換為分化得到的胰島細胞。但是,“植入肝臟后的胰島細胞會因為即刻性炎癥反應而大量死亡。”鄧宏魁說。
科研是為了尋找能真正應用的、效果更好的方法!這個信念讓鄧宏魁團隊決定嘗試新的移植策略。團隊最終找到了更佳的移植部位——腹直肌前鞘,使得手術更安全、易行,沒有出血和凝血風險。不只如此,新方案可支持移植細胞早期存活和功能長期維持。數據還表明新方法下的胰島素標志物分泌水平提升5倍以上,這意味著在未來的臨床治療中,患者需要植入的外源細胞更少,安全性更高。
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上的成功并沒有讓研究的“征途”告一段落。“未來還要解決免疫排異的問題,比如對種子細胞進行修飾后,避免機體免疫系統對移植細胞產生排異反應。”鄧宏魁說,這樣患者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情況下也不會有明顯的排異反應。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論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5-022-00714-6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糖尿病用藥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指南、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標簽: Ⅰ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