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大家對2008年的金融危機還記憶猶新,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全球數千億資產瞬間化為烏有,對我國房價的影響至今仍存。
回顧過去,仿佛每隔十幾年就有一次不同規模的金融危機:1637年郁金香狂熱、1720年南海泡沫、1837年恐慌、1907年銀行危機、1929年大崩潰、1987年黑色星期一、2008年金融海嘯......
(資料圖)
實際上,每一次金融危機都是經濟學,特別是宏觀經濟學的危機。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之后,很多人質問經濟學家:你們為什么沒有預測到金融危機的爆發?
知名經濟學家向松祚在寫給普通大眾的經濟學入門書《讀透經濟學的8對關鍵詞》中分析了這一原因:
其實,很多經濟學家已經開始了嚴肅的反思,反思那些復雜無比的宏觀經濟學模型到底有什么問題。美國經濟學界反思的一個結果很有意思,他們認為過去宏觀經濟學模型沒有把金融這個領域納入進去,而主要在討論實體經濟,所以缺乏解釋力和預測力,因而也就沒有預測到金融危機。
我當時對此表述感到非常震驚,美國經濟學家幾十年來構造的那么多宏觀經濟學模型,竟然沒有考慮金融領域,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這讓人如何信服?但是美國經濟學者就是這么認為的,他們試圖從數學模型的構造上進行深刻的反思,說要開始把金融領域納入數學模型中。據說有好幾位經濟學者已經因為構造這樣的新模型在美國經濟學界獲得了很重要的地位,并且贏得了很重要的獎項。
在我看來,這種反思是非常淺薄的。為什么呢?因為宏觀經濟學的問題并不在于有沒有將金融部門納入模型中去。明斯基在一本書中重新闡釋了凱恩斯的經濟理論。他認為以前經濟學界對凱恩斯經濟學的理解是不準確的,并且把薩繆爾森和詹姆士·托賓等人所代表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稱為雜牌凱恩斯主義(bastard Keynesianism)。明斯基認為,凱恩斯真正的貢獻是發現了人類金融體系的內在不穩定性。金融體系的內在不穩定性是一個客觀事實,人類沒有辦法避免或消除這個內在不穩定性,只能盡可能去減輕其影響或沖擊。所以,明斯基認為凱恩斯經濟學理論的精髓是研究為什么人類金融具有不可避免的內在不穩定性。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里曾經提出一個著名的概念,即動物精神(animal spirit)。這個概念很有意思,是指人所具有的非理性精神。以前的經濟學者假設人都具有理性,對此凱恩斯并不贊同,他認為很多人投資股票,并沒有經過計算和分析,而是跟風投資或投機,往往是聽朋友說一只股票要漲,就趕緊買了,此類跟風行為被稱為羊群效應,是一種盲目的行為。因此凱恩斯稱之為動物精神,因為它本質上是一種非理性的動物本能。
明斯基在重新闡釋凱恩斯經濟學理論時,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假說,即金融不穩定假說,以及一個重要的名詞“明斯基時刻”。明斯基時刻是指金融危機的極端時刻,即金融體系面臨全面崩潰的時刻。如前文所說,2008 年金融海嘯發生時,美國金融市場出現全面崩盤的危機,同業拆借市場幾乎完全停擺,這就是明斯基時刻。因此可以看到,經濟學界早就將金融領域納入了宏觀經濟學模型,凱恩斯就是最早將金融領域納入宏觀經濟學模型的人。宏觀經濟學本質上是研究貨幣理論的,怎么可能沒有納入金融部門呢?所以 2008 年金融海嘯之后,美國經濟學界的反思結果是非常奇怪的。
另外,我也認為這一反思沒有抓住問題的本質。要深入討論金融危機這個問題的本質,就要回答一個根本性問題,即人類有沒有能力預測經濟周期和金融危機。要深入回答這個問題,就要理解人類經濟金融體系的周期性波動和危機的本質。
2008 年金融海嘯爆發后,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資產也遭受了很大損失。英國女王到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視察時,很多著名經濟學家都到場參加活動。女王看到這么多著名經濟學家在座,忍不住發問:你們都是偉大的經濟學家,為什么就沒有預測到危機的發生呢?當時,沒有一個人能回答女王的質問,人們面面相覷,場面非常尷尬。這一提問被稱為“女王之問”,直指經濟學家對宏觀經濟運行中潛在的重大風險失于預判的窘境。會后,針對“女王之問”,英國社會科學院召開專題論壇,邀請相關各界的專家學者展開研討,并在呈交女王的信函中對“女王之問”做出了回應:雖然部分專家學者預見到了危機,但確實沒有人準確預測出金融危機的具體發生形式、時間及其危害程度,而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信中,英國社會科學院向女王“承諾”將積極致力于發展出一套多部門聯動、全新、共享的大局觀能力,從而使女王“再也無須”問這一問題。
2008 年金融海嘯爆發以來,我也開始對經濟學進行了深刻、系統的反思。我們應該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經濟學者沒有辦法預測經濟和金融的內在變化。這就涉及人類經濟體系的本質和人類經濟行為的本質。
“預測”這個概念是從物理學借過來的。物理學研究的是一個無機的物理系統,從某種意義上說,物理學研究的是一個機械系統,所以我們可以用牛頓的萬有引力公式和力學公式準確地推測太陽系行星的運動速度和軌道。18 世紀,法國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拉普拉斯更是夸下豪言壯語:只要給我確定的參數,宇宙在任何時候的狀態,不管是過去還是未來,我都能夠精確計算出來。
的確,如果物理學不能做出準確的預測,人類就沒有辦法造火箭、飛機和航空母艦了,甚至今天人類文明的許多物質基礎就不會被創造出來。但是人類經濟體系不是一個機械體系,也不是一個無機的物質體系,而是一個動態演化的生命體系。動態演化的生命體系是沒有辦法預測的。
今天,人人都在談論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元宇宙、移民火星等。10 年、20 年乃至 30 年以前,有誰預測到這些嶄新的科技創造了呢?有誰曾經預測到智能手機以及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呢?其實,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從本質上也是一樣的,我們沒有辦法準確地預測它們何時會爆發。
既然沒有辦法準確地預測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那么是不是我們就不用對其進行研究了?當然不是。我們雖然不能準確地預測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不能準確地預測人類經濟體系的動態演化,但我們能夠從過去的歷史經驗中,總結出經濟體系運行的一些內在規律,特別是從金融危機的醞釀和爆發、經濟周期性波動中,總結出很多規律,并汲取教訓。
事實上,人類的確在這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就。比如,2008年金融海嘯后,伯南克之所以能夠立刻推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就是因為他汲取了 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期間美聯儲錯誤貨幣政策的深刻教訓。很多人包括伯南克認為,20世紀30年代之所以出現大蕭條,就是因為當時的美聯儲不作為。當時的美聯儲認為,之所以會出現股票市場大崩潰和經濟大蕭條,是因為市場利率太低,信貸過于寬松,以致投機活動過度。所以,危機爆發之后,美聯儲不僅不降低利率、釋放流動性,反而是緊縮流動性、提高利率,以懲罰投機者。緊縮流動性和提高利率導致了金融體系的崩潰。
伯南克因為研究 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而出名,他對大蕭條的經驗教訓有深刻的理解。伯南克的例子說明,研究歷史上經濟周期性波動、金融危機的經驗和教訓,有助于人們采取措施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至少有助于緩解金融危機的沖擊。雖然人類無法準確預測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也可能無法完全抹平經濟周期,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還會持續發生,但通過過去的經驗和教訓,我們能夠設計和采取預防措施,緩和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帶來的沖擊。
本文節選自經濟學家向松祚新書《讀透經濟學的8對關鍵詞》,湛廬文化/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品。本文內容相較原書有刪減。
想要閱讀本書嗎?參與本期書籍抽獎活動,即有高概率獲贈本書哦!
參與方式
打開前瞻經濟學人APP,進入“我的”——“簽到”頁面,點擊“參與兌換抽獎號”即可參與本期(第104期) 瞻書有禮(注本期開獎時間:2023年1月15日晚22:00),系統將隨機抽取十位幸運用戶免費送出實體書籍一本!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