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張治立
(相關資料圖)
奔騰的阿克蘇河、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和田河,在阿克蘇大地匯聚成塔里木河。這條與沙漠共生的河流,曲折蜿蜒中孕育了多個熠熠生輝的“沙漠小鎮”。
前不久,農業農村部公布的2022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產值超十億元鎮名單中,新疆有4個鎮名列其中,分別為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5團(沙河鎮)、10團(昌安鎮)、13團(幸福鎮),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三河鎮(鎮政府駐魯豐社區)。這4個鎮均位于塔里木河干流上游段,它們特色產業不同,卻有著共同的產業發展歷程。
2022年10月,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5團(沙河鎮)豐收的蘋果(資料圖)。5團文體廣電服務中心供圖
塔里木河上游的四大“十億元鎮”是怎樣煉成的?當地基層干部、農業技術員、農業產業化企業和種植戶給出了答案。
科技保豐產 戈壁沙海創奇跡
“我的棗子每公斤能多賣兩塊錢左右,關鍵就是在冬剪、掐尖、抹芽、授粉、防蟲等方面的管理,一點都不含糊。”7月7日,在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10團(昌安鎮)11連連片的棗園里,種了20年紅棗的職工王平說。
王平共種了40畝駿棗,因技術管理到位,結出的棗子個頭大、產量高、品相好。去年,其他地方的同類紅棗每公斤賣七八元,他的紅棗賣到了每公斤9.7元。
10團(昌安鎮)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專業技術人員艾根江·阿不都介紹,10團(昌安鎮)是一個年輕的團鎮,雖然處于大漠腹地,但是科技滲透到了農業生產每個環節。各連分管農業技術的干部或致富帶頭人擔任植保員,隨時隨地為職工提供農技服務。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除了提供技術服務指導培訓,還對紅棗等農產品的綠色種植進行嚴格把關,檢測不達標的農產品不能進行銷售。
6月14日,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10團(昌安鎮)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專業技術人員艾根江·阿不都(左)在連隊指導棗樹管理技術。艾軍權攝
10團(昌安鎮)“大漠紅棗”的優良品質,促使當地產業壯大、職工致富,職工也積累了種植其他特色林果的經驗。記者了解到,這里不僅是特色產業產值超10億元鎮,下轄的23個農業連隊中,有5個連隊特色產業產值超億元,今年超億元連隊將增加到6個。
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5團(沙河鎮)14萬畝林果中,有8萬畝為蘋果。近年來,該團通過改造老果園、引進新品種和栽培模式、政府補貼架設防雹網等方式,提升了產量、果品商品率和自然災害防御能力,一些種植戶畝收益從果園改造前的三四千元,增加到現在的3萬元。
“目前,我們團和新疆農科院、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以高標準助力高技術創新,努力打造全疆一流的果園。”5團(沙河鎮)黨委書記、政委張伍平說。下一步,5團(沙河鎮)將派出青年技術員分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設在陜西省白水縣、甘肅省慶陽市的蘋果試驗站跟班學習。
農業現代化,關鍵在于農業科技現代化。在塔里木河上游廣闊田園中,豐富的水土光熱資源和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相得益彰,催生著戈壁沙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農業奇跡,促進著這里多彩的特色農業源源不斷釋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田間連車間 產品質優價更優
阿瓦提縣被譽為“棉都”和“中國長絨棉之鄉”,該縣三河鎮地名的由來,便是取阿克蘇河、葉爾羌河、和田河三條河交匯之意。三河鎮設立于2020年底,但這片土地種植棉花已有多年,2021年,三河鎮(棉花)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第十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2022年10月,阿瓦提縣三河鎮棉花進入豐收期,圖為采棉機正在作業。孫杰攝
三河鎮農辦干部閆義子介紹,三河鎮能夠入選2022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產值超十億元鎮名單,在于棉花產業不斷做大做強。這里農田肥沃,光、熱、水資源充沛,非常適宜優質棉生長。同時,在轄區新疆三場豐收棉業有限責任公司的帶動下,棉花產業逐漸形成集育種、種植、加工、紡紗為產業鏈的農業產業體系,為轄區1200余人提供了就業崗位,推動了全鎮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阿拉爾市5團(沙河鎮)與阿克蘇地區紅旗坡片區管委會和阿克蘇市依干其鎮毗鄰,這些地方均適宜種植蘋果,兵地之間互相交流學習,共促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這幾年,5團(沙河鎮)的蘋果殘次果越來越少,原因是當地在補齊產業鏈短板中引進果汁生產企業,將殘次果加工成蘋果醋和蘋果白蘭地等產品。
紅棗是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13團(幸福鎮)的主導產業之一。近年來,13團(幸福鎮)致力打造集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產品研發于一體的紅棗全產業鏈條,通過“政府主導,企業推動”,形成發展合力,助推實現“棗業富民”目標。2022年,該團紅棗生產產值超過12億元,加工產值超過4億元。
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13團(幸福鎮)生產的“伊人三棗”優質紅棗(資料圖)。丁剛攝
新疆棗尚品果業有限責任公司是13團(幸福鎮)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該公司不僅擁有1.5萬畝紅棗種植基地,還建起了占地100畝的紅棗加工廠,每年可加工紅棗1萬噸。“今年,我們要新建一座容量1000噸的冷庫,延長13團紅棗的保鮮期限,提升紅棗附加值,帶動更多的種植戶持續增收。”新疆棗尚品果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楊荇說。
在推進“一團一業”“一連一品”示范村鎮產業振興的實踐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的十億元鎮均建立了“黨支部+產業合作社(連辦企業)+職工”的利益聯結機制。田間連著車間,一產“接二連三”,農產品從地頭到消費者手中的距離大幅縮短。
創優質品牌 線上線下闖市場
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5團(沙河鎮)號稱“沙漠邊的蘋果城”,這里生產的蘋果汁多味甜、酸脆可口,早在10年前便暢銷國內外市場。蘋果在全國多地有大面積種植,5團(沙河鎮)的“天山玉”蘋果如何在眾多蘋果品牌中脫穎而出,做到叫好又叫座?
“為了擦亮‘天山玉’紅富士蘋果的金字招牌,我們團一方面引導帶動職工實施標準化生產,一方面依托國資公司成立電商服務企業,建設電商直播基地,鼓勵年輕人參與到電商銷售中。同時,與周邊阿克蘇市、溫宿縣一些鄉鎮抱團銷售,一起舉辦展銷活動。”張伍平說。
2022年10月,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5團(沙河鎮)蘋果成熟后,小朋友高興地往紙箱里擺放蘋果(資料圖)。5團文體廣電服務中心供圖
在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13團(幸福鎮),紅棗線下銷售方面,農業產業化企業組建了專業化果品運輸車隊,在國內其他省區市建立銷售網點;線上銷售方面,企業和網紅以直播帶貨的方式,介紹當地紅棗的特色優勢和種植管理過程。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有多個團場設有電商直播基地,有的直播基地為網紅主播免費提供工作室,一些年輕職工和返鄉大學畢業生以此為平臺風風火火地創業,帶動了家鄉優質特色農產品走向全國。其中,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全國十佳農民”等榮譽的13團(幸福鎮)退休職工尤良英,不但通過種植紅棗過上了好日子,還牽頭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以自己的名字注冊品牌,組建了網絡直播團隊,通過抖音、快手等平臺進行直播帶貨,讓特色農產品“飛”出沙漠腹地,“飛”向千家萬戶。
對于阿拉爾市和阿克蘇地區的特色優質農產品,浙江省市場援疆“十城百店”工程也在發力銷售。浙江省臺州市援疆指揮部黨委書記、指揮長牟錫榮介紹,特殊的光熱條件、塔里木河畔肥沃的土壤、高山雪水的灌溉,造就阿拉爾市果品肉厚質細、香甜清脆等特點,臺州市援疆指揮部將進一步通過“十城百店”工程,提升阿拉爾市優質農產品市場綜合競爭力,探索通過數字化打通農業生產、流通和銷售全產業鏈,助力受援地群眾增收致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