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 >   >  正文

        時代發展迅速 中醫藥也要跟上腳步

        評論

        中醫藥文化是滄州重要文化脈絡之一。自2018年本報通過訪談、專欄等形式關注滄州大醫張錫純以來,結合傳統文化回歸的趨勢,曾被冷落過的中醫藥文化重新被納入人們科學對待、客觀評價的視野,也日益走進千家萬戶。本期開始,本報在關注張錫純的基礎上,將報道范圍拓展至滄州中醫藥文化層面,以期對發掘滄州醫藥文化的脈絡發展和弘揚傳承盡媒體引導、推動之力。

        滄州中醫藥文化在中醫藥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歷史上曾經走出了扁鵲、劉完素、張錫純等杰出的中醫名家,產生了里程碑式的影響。疫情發生以來,“扶正固本”“氣通人和”等中醫思想再次發揮強大作用,成為滄州人與疾病作斗爭的醫學武器

        醫學巨匠出滄州

        滄州的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與武術、雜技、運河等資源共同成為滄州文化的深厚底蘊。從春秋戰國時期的扁鵲開創“望、聞、問、切”四診法以來,到金元時期劉完素引領形成的“河間學派”,再到中西醫匯通學派的代表人物張錫純,滄州醫藥名人輩出,中醫藥文化勁頭迅猛、長盛不衰、獨領風騷。

        提起滄州中醫藥文化,就得從扁鵲說起。扁鵲,姓秦,名越人,生活于春秋戰國時代,任丘人。他創立中醫學脈診,開啟中醫學先河。《史記》稱贊他是最早應用脈診于臨床的醫生。他精于全科,并全面掌握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中醫技法。他用一生的時間,總結前人和民間經驗,結合醫療實踐,在診斷、病理、治療方法上作出了卓越貢獻。扁鵲,注定是中國中醫藥發展史上一個耀眼的存在。

        往事越千年,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滄州大地,在金代又出現了一位影響深遠的醫學大家劉完素。采訪中,市中心醫院中醫科主任呂旺這樣評價先輩:劉完素,字守真,河間人,寒涼派創始人,金元四大家之首。他主要以《黃帝內經》為學術基礎,精研醫理。他認為處方用藥,要因人而異,應視病人的身體狀況、所處環境、疾病的實際情況等來選擇用藥,不可一成不變。他善于運用五運六氣治療疾病,對后世中醫學的發展有著深刻影響。

        再過千年,另一位生活在清末民初的中醫大家、中西醫匯通學派代表人物張錫純在鹽山出現。

        多年來醉心張錫純研究的河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博士劉建說,張錫純持“中西之說皆不可廢”“合中西醫融貫為一”之論,終生踐行不渝,在中西醫匯通理論和臨床實踐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特別是他的醫學著作《醫學衷中參西錄》,在醫學界影響極大。書中收錄了大量的醫學病例,被稱為“第一可法之書”“醫家必讀之書”。張錫純因屢起沉疴、救人危難、醫名遠播,與當時的江蘇陸晉笙、泰興楊如侯、廣東劉蔚初一起被譽為“醫林四大家”,又與慈溪張生甫、嘉定張山雷并稱名醫“三張”。

        在這片散發著縷縷藥香的沃土上,三位醫學巨匠相繼誕生??此婆既坏谋澈?,是這片土地的神奇魅力,是中醫藥文化一脈相傳的生生不息。在護佑百姓健康的歷史長河中,一個個巨匠名醫的出現,一代代中醫人不斷探索實踐、傳承創新,使中醫藥在滄州大地上根深葉茂、繁榮葳蕤。

        如今滄州中醫藥發展,更是蓬勃向上、人才濟濟,滄州已成為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的沃土。

        中醫藥文化成熱點

        在深入挖掘滄州中醫藥文化方面,我市充分利用扁鵲、劉完素、張錫純這3張名片,深挖學術思想,傳承創新中醫藥特色文化。幾年來,中醫文化尋根祭拜醫祖扁鵲大會在任丘舉辦、劉完素學術論壇相聚河間、張錫純學術思想傳承與發展大會亮相鹽山、張錫純學術研究室掛牌成立、仁村“張錫純故居紀念館”即將開館等一系列動作,使滄州中醫藥文化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

        與此同時,《滄州日報》及時跟進,并揭開張錫純研究序幕。從訪談到尋訪立達醫院舊址,從故居修建到紀念大會,為研究持續加溫。滄州的張錫純研究熱現象也吸引了河北大學跨文化傳播研究中心的關注,他們把目標鎖定張錫純,并邀請央視共同拍攝紀錄片,目前滄州部分已經拍攝完畢。滄州醫專也于去年11月成立了張錫純讀書會。

        在宣傳中醫名家、中醫藥文化發展方面,還有一些文化學者功不可沒。張錫純文化研究學者王鵬從張錫純的著作版本入手,先后收集了十幾個版本100多本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醫學衷中參西錄》,并把這些得來不易的珍貴書籍無償捐獻給滄州醫專圖書館。在他的努力下,《醫學衷中參西錄》1918年最初版本,已列入省“燕趙醫脈研究”項目,即將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遠在吉林的名老中醫劉寶恒,去年出版了《我談張錫純》,為研究張錫純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向。鹽山縣張錫純文化研究協會的呂少軍、韓玉瓚出謀劃策,創作劇本《大醫張錫純》,成功舉辦兩屆“張錫純學術思想傳承創新發展大會”,用中醫藥文化引領健康文旅產業,提升了鹽山縣的知名度、美譽度。

        疫情防控中顯威力

        目前,滄州中醫藥文化在吸收、融合中醫療法和人文思想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形成了中醫養生、中醫治未病、中醫康復等理論體系,深受百姓歡迎。尤其是疫情發生以來,在輕癥、重癥甚至急危重癥患者治療中,中西醫結合取得了很好的療效,中醫藥特色優勢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市衛健委中醫科科長苗欣介紹說,自疫情發生以來,全市共為集中隔離人員及相關工作人員發放預防用湯劑、顆粒劑累計359290袋(瓶)、藥茶33967袋、香囊27348個,獲益群眾達12.8萬人,不僅為預防方藥的調方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在中醫藥應對疫情的戰場上飄起了“滄州味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已成為社會共識,發展中醫藥成為國家重點關注的工作。國務院也下發《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為中醫藥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梳理過往成績的同時,也應看到滄州中醫藥文化傳承與發展仍然任重道遠。比如區域發展的不衡、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不足、中醫藥人員不足等問題,仍是滄州中醫藥文化跨越式前進的阻礙。因此,加強中醫藥文化臺建設、建立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推動中醫醫聯體建設、延伸中醫藥服務鏈條等,仍是我們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標簽: 中醫藥 文化 發展 傳承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洲人成网男女大片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亚洲电影|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 亚洲最大视频网站|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秋霞|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亚洲精品尤物yw在线影院| 亚洲乱码中文论理电影| 成人亚洲国产va天堂|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亚洲av日韩av天堂影片精品| 亚洲尹人香蕉网在线视颅| 亚洲性天天干天天摸| 亚洲综合激情九月婷婷|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 久久91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国产青草亚洲香蕉精品久久| 免费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av乱码| 亚洲真人日本在线|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 国产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不卡|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V在线播放| 爱情岛论坛网亚洲品质自拍|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国产 | 亚洲第一区二区快射影院|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成人av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宅男|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 |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av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