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融通基金旗下“融通創新動力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下稱“融通創新動力混合A/C”)最終結募12.52億元成立。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該基金由蔣秀蕾擔任基金經理。蔣秀蕾在業內有著“第一代醫藥基金經理”的稱號,原因是他早在2012年就關注到了醫藥賽道的投資機會。
今年上半年,醫療板塊一度遭受重擊,大幅回調,一批配置了醫藥股的基金進入“渡劫”階段。此次蔣秀蕾發行新基金并且募集成功,這些“彈藥”會進去哪些賽道受到關注。
融通基金方面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融通創新動力混合A/C”重點關注以持續創新為導向的公司,希望與好公司共同成長。
13億彈藥瞄準哪兒
“融通創新動力混合A/C”在上周五結束募集,并于8月24日在證監會備案登記成立。
基金合同生效公告中,“融通創新動力混合A/C”的募集有效認購總戶數為19094戶,共募集了12.52億元。其中“融通創新動力混合A”募集期間凈認購金額為12.43億元,“融通創新動力混合A”募集期間凈認購金額為0.0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融通基金高級管理人員、基金投資和研究部門負責人以及該基金的基金經理并未認購該基金。而募集期間融通基金的從業人員共認購該基金的份額為11.2萬份,約占基金總份額比例的0.009%。
基金經理蔣秀蕾是“回歸”融通基金的老將。他最早于2009年2月加入融通基金,先后擔任研究策劃部行業研究員、行業組長、基金經理。2017年12月,他再次加入融通基金,當前是公司權益公募基金投資決策委員會成員。
天天基金網最新數據顯示,蔣秀蕾現任5只基金的基金經理,基金資產總規模達到53億元,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率為185.45%。
蔣秀蕾除了管理新成立的“融通創新動力混合”外,還同時在管其他3只基金,“融通新藍籌混合”,“融通醫療保健行業混合C”和“融通醫療保健行業混合A/B”。
其中,“融通新藍籌混合”目前由蔣秀蕾、何龍共同管理,何龍自2020年1月2日開始管理,蔣秀蕾自2021年2月18日開始管理。截至8月24日,蔣秀蕾在該基金的任職回報率為-11.14%,今年以來跑輸同類平均漲幅。
針對新基成立是否會延續基金經理一貫的投資風格和投資組合選擇,融通基金方面在回復《華夏時報》記者采訪函中表示,“融通創新動力混合A/C”是一只混合型基金產品,重點關注以持續創新為導向的企業家和公司,希望與好公司共同成長,投資方向將會聚焦醫藥、先進制造、科技等領域。
具體來看,蔣秀蕾看好疫苗、醫療器械、創新藥、CXO、醫療服務等細分領域的投資機會。截至二季度末,蔣秀蕾基金重倉股中藥明康德、邁瑞醫療、泰格醫藥、長春高新等醫藥板塊的熱門個股仍赫然在列。
蔣秀蕾在此前的投資分析中表示,中長期來看,創新和消費升級依然是我國醫藥行業持續發展的強勁驅動力,從已經披露的業績預告情況看,醫藥板塊上半年總體業績向好,長期投資潛力不減。醫藥板塊細分行業分化加劇,行業整體估值處于十年波動區間中位數附近,建議選擇優質賽道,適時止盈。
汽車缺芯下半年逐漸緩解
蔣秀蕾被稱作基金業內“第一代醫藥基金經理”,這和他的學習經歷,投資風格分不開。
公開資料顯示,蔣秀蕾為中國藥科大學物化碩士、中藥藥理學學士。2006年8月起,他先后擔任朗生醫藥(深圳)有限公司產品經理、招商證券研發中心究員、嘉聯融豐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經理。
醫藥板塊的投資,蔣秀蕾過往業績并比不上頂流的醫藥基金經理,但從投資風格方面來看,他深耕醫藥行業,從醫藥實業中尋找投資機會,尋找好的賽道內龍頭股進行中長期布局,組合偏好能給整個醫藥行業帶來源動力,偏好優質賽道內的龍頭股,對存在機會的低估值票也進行少量持倉。
蔣秀蕾在新基發行時表示,長期看好醫藥行業。醫藥存在短期、中期、長期趨勢,一是疫情常態化的短期趨勢,新冠疫苗能夠走出國門,提高中國制造的力量。二是醫藥國際化的中期趨勢,中國高端醫藥制造業代表最先進的生產力,具有走到國際舞臺的巨大潛力。三是人口老齡化、消費升級的長期趨勢,確保了醫藥行業的大需求。
下半年的投資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除了醫藥板塊,融通基金方面也向《華夏時報》記者分享了幾個熱門板塊的投資策略。
結合具體基金,“融通價值趨勢”展望三季度:國內外經濟面臨高位震蕩,甚至邊際走弱,流動性預期逐漸趨于正常化,A股市場保持穩中有震蕩的局面,仍存在結構性的機會。“本基金對新能源、半導體產業的長期趨勢相對看好,同時在制造業不斷升級過程中,尋求有國際競爭力、長期空間較大的個股機會。 ”
二季度,由于新能源汽車板塊基本面強勁,獲得市場青睞,“融通新能源汽車”也適度增配了該板塊。配置集中在競爭壁壘較高的細分賽道中,具備長期核心競爭力的公司,如動力電池、鋰電設備、整車等環節。同時,融通基金繼續對其他行業的配置保持樂觀。
“融通新能源汽車”基金在近1月、近3月和今年以來分別實現收益率9.49%、36.51%和31.98%,在同類基金中排名靠前。
高端裝備方面,融通基金認為,順周期的制造業依然景氣度較高,同時估值較低,細分領域的公司競爭格局很好。
而軍工方面,市場需求旺盛,估值已經降至合理偏低位置,長期景氣度預期樂觀。汽車零部件方面,隨著芯片問題下半年逐漸緩解,產業鏈景氣度有望迎來拐點,同時估值處于歷史底部區域。光伏方面,硅料價格預期見頂,終端價格過高制約裝機的問題預計將逐漸得到緩解,隨著各國碳中和的逐步深入,光伏長期需求較為樂觀。記者 包雨珊 陳鋒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