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國聯證券(601456.SH)發布上半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人民幣11.30億元,同比增長37.42%;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人民幣3.79億元,同比增長 17.98%。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經紀業務收入和證券投資業務收入對公司的業績貢獻較高,占比分別為31.5%和23.8%。不過,作為第一家拿到基金投顧試點資格的券商,國聯證券的資產管理的業績仍是最大的亮點。上半年,資產管理及投資業務實現收入人民幣1.04 億元,同比增長142.28%。
同時,僅上半年基金投顧從業人員高達640人,基金投顧業務簽約總人數97,338人,授權賬戶資產規模人民幣 71.08億元。
然而,上市不到13個月的國聯證券二級市場股價在2020年12月創出新高后就開始調整,2021年1月初在反彈至22.71元后震蕩下跌,在3月創出新低13.1元。據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截至8月25日,公司股價收于13.96元,2021年累計下跌34.55%,市值為332億元。
經紀業務貢獻最大
各業務線收入
國聯證券作為特色化的中小券商代表,近年來業績穩步增長。上半年,經紀及財富管理業務實現收入人民幣3.56億元,同比增長15.82%。
特別是,公司不斷創新經營模式,優化產品評價體系及資產配置服務體系,加快向財富管理業務轉型。
報告期內,公司金融產品銷售額為人民幣211.03億元,同比增加5.30%。其中:自主研發資產管理產品銷售額為人民幣109.42億元,同比減少21.78%;第三方基金產品銷售額為人民幣64.65億元,同比增加28.55%;第三方信托產品銷售額為人民幣20.88億元,同比增加 151.57%;其他金融產品銷售額為人民幣16.08 億元,同比增加 737.50%。
對于2021年下半年,國聯證券表示,將進一步完善圍繞“小B大C”客戶的覆蓋和服務體系,為泛財富管理轉型提供有力支撐。加強基金投顧外部渠道開拓,持續做好互聯網渠道的線上運營。以“大方向50”和高端定制為抓手,擴大權益類產品銷售規模。大力開拓私募機構客戶,持續完善私募產業鏈并在部分服務上建立差異化優勢。
“公司的業績中規中矩,符合市場預期。不過,其凈利潤增幅僅一成多,遠低于營收增長。”一位上市券商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向《華夏時報》記者直言。
“當然,公司基金投顧業務發展迅速,成為了提升業績的最大看點。”該分析師如是說。
資產管理規模大幅提升
2021年是“資管新規”即將完成過渡期的“新資管元年”。隨著降杠桿、去通道、打破剛性兌付的業務整改進入尾聲,券商資管規模壓降速率逐漸平緩,主動管理規模穩步提升,策略重點逐漸從固收向固收+以及多資產投資組合轉移的態勢,反映出在產品凈值化的趨勢下,投資者風險偏好逐漸上升。
上半年以來,券商資管轉型進一步提速。多家券商積極籌設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加快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步伐,從而加速布局公募賽道。
上半年,國聯證券資產管理業務立足于加強主動管理能力,優化投研專業化體系,結合自身的牌照優勢,有效提供專業化資產配置和底層資產評價服務,形成核心策略輸出;持續加強機構客戶開發,有效推進渠道代銷和機構定制,經營業績及市場影響力顯著提高,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
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資產管理業務受托資金人民幣769.56億元,同比增長166%;資產證券化業務規模人民幣 156.76億元,同比增長1376%。
面對2021年下半年,國聯證券表示,公司資產管理業務將持續打造資產配置能力、產品覆蓋及評價能力、產品風險控制能力三大核心能力,深耕資產配置與泛 FOF 平臺構建,圍繞公司大方向 50 體系,在成熟完備的基金研究框架下,搭建集公募、私募一體的多策略產品池,提供長期穩健的產品配置服務,推動靈活資產配置+“大方向”產品配置雙輪驅動。
同時,持續加大傳統資管業務以及公募基金投顧業務的開拓,推進參公大集合產品的改造與銷售,積極籌備公募基金業務資格申請,集聚整合內外部渠道和客戶資源優勢,通過優化產品結構、提升投資業績、強化銷售服務體系等方法推動受托資金管理規模的穩步增長,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和收益。
在天風證券看來,基金投顧業務對于券商的財富管理轉型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可改變券商的行為模式。券商的工作核心是要幫助線下的投資顧問建立長期投資和資產配置的價值觀和工作方法論,逐步形成正確的投資理念。
過去,券商投顧人員多以“產品銷售規模”作為考核指標,重營銷輕服務。基金投顧業務推出后,會幫助線下投顧人員樹立“售后服務”的理念。讓投資顧問在市場波動的時候,通過對投資組合業績的風險收益特征分析,真正通過交互服務進行客戶安撫和服務,讓客戶長期持有。這個過程會逐步提升證券公司的財富管理服務水平。
天風證券認為,長期來看,基金投顧一定要注重服務,做到陪伴式的顧問服務,把投顧業務做成投資和客戶間的橋梁,才能讓基金投顧業務走得更加長遠。
國信證券發布最新報告指出,當前證券行業的投資主線聚焦財富管理,公司具有區位優勢,且是第一批拿到基金投顧業務資格的中小型券商,財富管理特色鮮明。
報告預測,2021-2023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7.2億元、8.64億元、12.23億元,增速分別為22.4%/20.1%/41.6%,當前股價對應的PE為45.7/38.1/26.9倍,PB為2.9/2.8/2.5倍。
投資收入增長四成
上半年,國聯證券的證券投資業務實現收入人民幣2.69億元,同比增長42.58%。
其中,在權益類證券投資業務方面,公司以基本面研究為抓手,聚焦低估值、成長性好的行業和公司,在兼顧風險和收益的同時穩健開展業務,實現了較好的投資收益,收益率大幅跑贏滬深300指數。
在固定收益業務方面,公司持續探索與證券公司業務特點相匹配的“賣方”固收業務模式,大力開展業務創新,2021年上半年新增票據交易、投資顧問業務,發布特色指數“中債——國聯證券長三角精選短期債券平衡指數”,同時積極申請做市商業務資格。
針對2021年下半年,公司表示,將繼續強化投研體系建設,加強市場研判,加大基本面研究力度,穩健開展股票投資業務。下半年國內A股市場估值結構仍存在調整空間,優質價值藍籌仍然面臨下行壓力,成長性行業正處于戴維斯雙擊過程中,整體市場的風險收益比不高。
同時,國聯證券將進一步精選成長個股,著眼于中長期機會的布局,同時靈活運用倉位調節、期貨對沖等方式來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平衡。
此外,公司將繼續提升產品創設及服務客戶的綜合能力,針對客戶需求定制特色產品,打造具有國聯特色的固定收益類產品資本中介業務。
7月底,公司發布公告稱,于2021年7月27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出具的《關于核準國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批復》:核準公司非公開發行不超過約4.76億股新股。
據公司此前公告,擬募集資金不超過65億元。其中,擬利用不超過30億元募集資金用于擴大固定收益類、權益類、股權衍生品等交易業務。未來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公司交易業務部門將根據宏觀經濟走勢及市場行情的變化,并結合公司凈資本水平,適度做大交易規模,建立風險可控、收益穩定的投資組合。同時,積極培育和提升投資團隊投資管理水平,努力提高公司收益水平。記者 王兆寰 北京報道
標簽: 資管爆發收入 資產管理規模 資管新規 投資者風險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