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減”政策落地,今年暑期讓孩子參加各種形式的研學旅行成為熱門選擇。
根據攜程發布的《2021暑期旅游大數據報告》顯示,休閑親子游、研學旅行體驗成為暑期定制游的主力。研學旅游產品較2020年暑期增長超過650%,研學類產品搜索量較去年同期增長2倍以上。
然而,本該讓孩子快樂成長、家長放心的研學旅行,卻爆出了未成年人遭毆打的情況。8月14日,河北石家莊市元氏縣一家旅游公司舉辦的軍事夏令營教員暴打3名未成年人,導致孩子們不同程度受傷。這無疑給今年火爆的研學市場潑上一盆冷水。
雖然研學市場火爆,但廣東省研學旅行協會書記張萌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提醒道:“研學行業如何規范化、標準化、形成有效的監督,依然是痛點。”
研學市場火爆
今年政策的調整下,家長們的需求轉向了研學旅行,并帶動了該行業發展。
從事7年研學旅行行業的劉興(化名)告訴本報記者,今年暑期研學行業形式一片大好,課程備受家長歡迎,招生情況不敢說100%,也能夠招到99%吧,計劃招生和實際招生都能完成,算是超額完成任務。
根據攜程發布的《2021暑期旅游大數據報告》顯示,休閑親子游、研學旅行體驗成為暑期定制游的主力。研學旅游產品較2020年暑期增長超過650%,研學類產品搜索量較去年同期增長2倍以上。
不僅是家長,學科類培訓機構也轉變思維,紛紛轉型尋找出路,能夠承接中小學生的、能提升學生素質教育的、且市場潛力巨大的研學行業成為K12教育機構的轉型方向。
張萌認為,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研學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成為校培機構的轉型方向之一,原K12的專業教育人員涌入研學行業,這對推動研學行業的發展有積極的影響,將進一步加快研學行業的規范化和標準化。
研學市場雖然火爆,但研學旅行行業標準卻有些“拖后腿”。
據記者了解,國內研學旅行參與主體包括專業研學機構、旅行社、語言培訓機構、相關營地基地機構、親子教育機構、留學中介機構和教育行政部門下屬的單位,人人皆可參與。且研學旅行概念十分廣泛,包含了冬夏令營、游學、研學、親子游、體驗游等。
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戶外教育安全分會會長吳軍生表示,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部與夏冬令營等相關的戶外教育法律法規,也沒有國家層面的國家級行業組織,由于政府還沒有設置監管部門監管,目前還屬于群龍治水狀態,沒有切實可行的學生夏冬令營行業標準,也沒有專業權威的夏冬令營從業人員培訓認證體系。
課程內容同質化嚴重
無標準、無體系導致行業發展無序,課程類型扎堆、內容同質化的通病也因于此。
一位負責聯系合作方的研學旅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4月份準備暑期研學產品時,有兩家合作方提供的研學課程PPT,除了logo之外,內容一模一樣。”
《華夏時報》記者調查了多家機構在1月份的研學產品后發現,各機構所涉及的滑雪類產品課程內容相似,甚至出現同一家滑雪場、不同機構扎堆的情況。
針對研學產品內容相似的情況,張萌指出:“研學產品無版權性是導致的課程同質化嚴重的原因,研學產品一旦產品投放市場后,其產品內容易被其它機構抄襲。”他還表示,“2018年到2019年期間,研學行業從業者多是從旅游行業轉過來的,對研學旅行的理念還停留在‘另一種旅行’的層面。從業人員把研學產品當作旅游產品,相互抄襲內容。”
另一方面,市場需求也是導致研學產品趨同的一項原因。張萌補充道:“研學對于中小學來說是校內課程體系的延伸,是素質教育的一種新模式。因此,中小學對研學的需求更偏向于勞動實踐、國防、紅色歷史、科學等。”
《華夏時報》記者調查還發現,“雙減”政策要求研學旅行不得開展學科培訓,但換湯不換藥的問題依然存在。
劉興說,在“雙減”的背景下,部分研學機構把原先課程改個名字,可以是海洋成長計劃、成長空間、素質教育等,但內核依舊是打著素質教育的名頭去做語言培訓,本質上還是原來的那套東西。
自己培訓、自己認證,導師資質堪憂
與課程同質化一樣,研學導師資質也是研學行業另一個痛點。
《華夏時報》記者以家長身份聯系了多家研學機構,發現研學導師的資格認證多為機構“自己培訓,自己認證”。一家研學培訓機構的官網上顯示,“甄選校區星級老師和分公司學數骨干進行帶隊”,“......進行帶隊老師集訓,確保每位老師牢固掌握自己所帶團型的執行操作。”
另一家研學機構介紹其研學導師更加模糊、籠統,其官網產品介紹顯示,“專業自然博物學老師帶團”“多名國際專業導師團隊”“航天/天文領域專家老師帶隊教學”“自然博物學老師帶團”,但并無展示專業資質證書。
研學導師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安全。8月14日,河北石家莊一家旅游公司舉辦的軍事夏令營教員暴打3名未成年人,導致孩子們不同程度受傷一事。此前,一位16歲高中生參加沙漠探險夏令營身亡,帶團的研學導師并未及時處置。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研學活動季節性強,考慮到成本,很少有全職的研學導師,每年寒暑期,不少機構都是臨時培訓、臨時聘用的研學導師。該業內人士還透露,有些研學課程需要跨省舉行,不少組織方選擇跟當地旅游機構合作,對于研學導師的身份和資質,全靠提供方保證,組織方也不是特別清楚。
吳軍生表示,目前夏冬令營從業人員持有相關上崗資質的不足50%;接受嚴格系統的培訓篩選并持證上崗不足30%;持有專業安全上崗資質證書的不足10%。
一份研學旅行行業報告中顯示,研學旅行服務質量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從業人員等個人能力。
因此,從行業內來看,研學行業亟須設置一定的門檻來規范從業者。
河南省研學旅行教育協會秘書長盧勝利認為,各地市各機構,尤其是行業協會,探索一種研學課程標準化構建模式和研學教學執行標準化的模式;認真討論和反思,哪類機構能夠從事這些行業,哪些人員具備從事行業的基本技能。
盧勝利還建議,各地市各機構聯合探索一種研學課程標準化構建模式和研學教學執行標準化的模式,可以構建研學的12315熱線,建立咨詢、監管、黑白名單的體系。
為保證孩子參加研學旅行的安全,張萌建議,家長可以選擇市場上開業時間長、自己熟悉、口碑好、當地政府認可的研學旅行機構。記者 徐蕓茜 見習記者 程闊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