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民營銀行發展的第七年了。七年間,其用戶群體逐步擴大、業務模式不斷創新,民營銀行的業績開始出現明顯分化。
近日,首份民營銀行中報成績單出爐。
新網銀行2021年上半年凈利潤為4.28億元,同比上升8%,環比增長39%。在民營銀行中,業績實屬亮眼。
科技創新打造風控“防火墻”
8月16日,紅旗連鎖(002697.SZ)發布的2021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其參股的新網銀行總資產規模較去年同期增加23.44億元,2021年上半年凈利潤為4.28億元,環比增長39%,不良率較2020年末下降0.15%,撥備覆蓋率為379.84%,高于監管要求標準,約為行業平均水平2倍。經營整體穩中向好,資產規模、效益與發展質量較去年同期均有所提升。
能夠在上半年取得佳績,和新網銀行的科技手段密不可分。
自2016年成立以來,新網銀行便始終堅持“技術立行”,新網銀行搭建了信息科技系統和在線實時風控體系,普惠信貸業務實時響應、秒批秒貸,99.6%的貸款由機器完成審批,平均審批時長20秒;利用人臉識別、生物探針、設備指紋等新手段構建反欺詐系統;依托大數據評估貸款風險,設置不同利率水平讓定價更加精準合理。
新網銀行上半年不良率降低正是得益于風控科技方面的優勢,其大數據智能風控體系的有效性得到了進一步的驗證。
目前,新網銀行專業技術人才占比70%以上,涉及到風控的員工超過半數。
四川新網銀行是全國第3家互聯網銀行,是銀保監會批準成立的全國第7家民營銀行,也是四川省首家民營銀行,于2016年12月28日正式開業。新網銀行注冊資本30億元,由新希望集團、小米、紅旗連鎖等股東發起設立。
探索B端小微金融
從公開數據來看,微眾銀行、網商銀行等民營銀行背靠騰訊、阿里,擁有天然流量優勢。在業務發展方面,與各自的大股東合作極為緊密。
區別于其他民營銀行,新網銀行在成立之初就開辟了一條特色化的經營之路,為中小銀行的發展轉型提供了借鑒。
成立四年來,新網銀行不過度依賴股東資源、不依賴單個場景、不依賴傳統“存貸利差”的經營模式。
光大銀行分析師周茂華表示:“如果不依賴股東方,初創民營銀行會在資金、流量場景等方面的資源相對匱乏,起步階段較為困難。但是也讓新網銀行沒有了歷史包袱、輕裝上陣,走出有別于傳統銀行和其他民營銀行獨具特色的路子。”
對于C端客戶,新網銀行開放平臺將金融服務以標準化的接口嵌入各種互聯網場景,連接各種類型場景流量,進一步實現全流程數字化運營。
據了解,新網銀行和騰訊、阿里、京東等企業之間有著大量的合作,利用巨頭的流量入口,培養了客戶線上開展業務的習慣,也進一步強化了民營銀行業務線上化的能力。
“新網銀行通過開放平臺,將銀行服務置身于場景和資金端,也就是將銀行服務融合到合作客戶和用戶場景中,并實現銀行自身風控、獲客、運營和營銷的數字化。”周茂華說。
此前,新網銀行以個人消費貸款為主要經營方向,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別實現凈利潤3.68億元、11.33億元、7.06億元。和其他民營銀行相比,新網銀行的凈利潤位于行業第一梯隊。
新網銀行通過C端業務鍛造數字化風控能力,再朝B端小微企業布局普惠業務。
目前,新網銀行正在開拓B端小微企業,先后與多家大型銀行達成合作,通過小額、高頻的批量式服務,有效緩解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截至2021年6月,新網銀行累計發放小微貸款207.59億元,2021年上半年累計發放小微79.65億元,已超過2020年全年放款規模。
2020年新網銀行上線小微金融產品“e商助夢貸”等,并新設普惠金融部,專職開發并上線運營“好企e貸”產品,著力于提供小微供應鏈金融服務,推進小微數字金融專營機構建設。2021年初,新網銀行按照不低于50%的增量比例單列了小微信貸支持計劃,上半年各產品開始發力,已提前實現了全年小微信貸計劃投放。
此前,《清華金融評論》對19家民營銀行2020年年報數據的對比分析顯示,新網銀行2020年凈資產收益率(ROE)為15.16%,在民營銀行里排名第二,凈利潤排名第三,位居民營銀行第一方陣。新網銀行2021年上半年ROE增長至16.68%。
破局
截至目前,民營銀行的獲籌建數量達19家。從定位來看,民營銀行主要聚焦于小微企業、消費貸款、“三農”等普惠金融領域。
去年關于消費信貸領域的一系列規范性管理政策出臺,為順應經濟需求和形式變化,新網銀行采取更加穩健的經營策略,加大讓利力度,及時調整產品定價。
作為國內第三家具有互聯網背景的民營銀行,新網銀行因其純線上的概念備受市場關注。但是由于其無線下網點,知名度相對不高,缺乏流量資源,新網銀行同樣面臨獲客難題。
此外,新網銀行成立不到五年,董事長已更換四任,也將給新網銀行的經營發展帶來不穩定因素。
民營銀行的貸款客戶主要是中小微企業,服務對象面臨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等問題,民營銀行對其經營狀況、償債能力的分析或有偏差,因此對民營銀行自身風控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
隨著金融科技不斷發展,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等競爭手段不斷增多,民營銀行受制于產品結構單一,研發能力相對不足。因此,特色化、差異化經營將成為民營銀行轉型發展的關鍵。記者 冉學東 見習記者 付樂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