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灣區航空(Greater Bay Airline)機隊首架飛機B737-800亮相,臨時注冊號D-AAGB。據了解,大灣區航空有限公司由深圳東海航空董事長黃楚標創辦,向香港空運牌照局申請經營來往香港與多個城市的104條航線,當中近半屬內地航線。
在104個目的地中,有48個航點為中國大陸城市,既包括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廈門等一二線城市,也有濰坊、鹽城等三線城市;其他分布在亞太地區,包括東京、首爾、曼谷等熱門目的地,主要提供客運、貨物運輸和郵件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灣區航空首架飛機亮相之際,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正值運輸生產旺季的民航業受到了嚴重沖擊。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6日,航空業指數近20日下跌近10%,期間南方航空、華夏航空跌幅分別達10.7%、30.05%。知名券商分析師李日波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從趨勢和股性的角度看,近期航空股并不是理想的選擇。
新冠疫情給全球航空業蒙上了一層陰影,除了航空公司,整個航空制造業也在持續遭受波及,飛機制造商及其供應商面臨著嚴峻的流動性壓力。一位航空制造業業內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內航空運輸業的虧損至少還要持續兩年,且國內航司在前幾年高速擴張以后,目前寬體機還存在嚴重過剩的情況,因此對于上游的新需求非常低迷。
航司失去暑運旺季
近期,南京祿口機場暴發疫情持續受到輿論關注,目前病毒已經蔓延到全國多個省份。數據顯示,截至8月5日,已經在15個省份發現超過300例確診患者,并且傳播鏈或將再次拉長。
8月3日,民航局發布《進一步明確近期國內機票免費退票要求》的通知,明確旅客在2021年8月4日0時前已購買乘機日期在8月4日至8月31日的國內機票,自8月4日0時起至航班起飛前可以免費退票,航空公司及其航空銷售代理人不得收取費用。
隨后,中國國航、南方航空、海南航空等30多家航司均發布了各自的退票政策。在線旅游平臺去哪兒網數據顯示,8月4日8時平臺的瞬時退款申請量已經是平時的10倍以上,超過2021年春運。
與此同時,多地發布疫情防控舉措,提醒市民減少出行安排。如深圳市教育局提醒,全市學校教職員工和學生未出深的,原則上留深過暑假,確有必要離深的,須提前向所在學校請假報備,嚴禁前往中高風險地區。
隨著疫情態勢嚴峻,以及各航司密集出臺免費退票政策,近期國內航班呈現大面積取消狀態。
航班管家的數據顯示,8月3日全國民航執行航班量9365架次,環比上日下降12.63%,全國航班執行率為57.8%。截至8月4日11時50分,鄭州新鄭機場取消航班量541架次,取消率為80.27%;長沙黃花機場取消航班量502架次,取消率為73.93%;武漢天河機場取消航班量222架次,取消率達34.15%;成都雙流機場取消航班量494架次,取消率為51.95%;成都天府機場取消航班量237架次,取消率為81.72%;上海虹橋機場的取消率為27.50%;北京首都機場和大興機場的取消率分別為48.59%和55.21%,上海浦東機場和廣州白云機場分別為43.42%和41.13%。
新冠疫情發生之前,七至八月份的暑運往往是航空運輸業的旺季。但眼下,全國各地機場的航班取消仍在不斷增加。
根據民航局數據顯示,2019年暑期,民航全行業共完成旅客運輸量1.21億人次。2020年同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航全行業共完成旅客運輸量8464萬人次,同比下降超30%。
此前航班管家發布的《2021暑運預期數據報告》顯示,2021年全國民航暑運計劃航班總量96.77萬架次。但從目前的數據來看,2021年7月的實際執飛航班量約為38.8萬次,僅略高于2020年同期的32.6萬次。
機票迎來“退訂潮”的同時,機構對于內地航空業的短期走勢也不樂觀。8月2日,瑞信發布研報指出,內地航空業短期復蘇風險維持,源于傳播由機場開始,亦涉及變種病毒,傳播規模可見度較低;由于本輪傳播范圍更廣,影響時間或較過往一至一個半月更長。在夏季出行高峰客流減少,對內地航空業打擊料更深。
對于近期航空股的下跌趨勢,李日波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從交易的角度去看,面對航空股的下跌,目前的風險大于機會。近期市場對于持續走弱的機場與航空股并沒有太多的炒作意愿。若中線看好,近期還沒到布局時機,仍需要耐心等待。”
飛機制造業受到沖擊
由于新型疫情的影響,與航空運輸業上下游關系緊密的航空制造業也持續受到沖擊。
從全球市場來看,波音空客雙寡頭幾乎占據壟斷地位。但在去年,在全球飛機制造商中名列前茅的波音公司經受寒冬。據航空咨詢公司Teal Group的數據顯示,波音公司2020年客戶共取消了超過650架飛機訂單,這是該公司有記錄凈訂單情況以來最糟糕的一年。同時,波音公司在交付量方面也不盡如人意。2020年,波音公司交付了157架飛機,是從36年以來交付量最少的一年。
與波音同臺競爭的空客同樣遭受到了疫情的沖擊。據空中客車今年1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空客共向87家客戶交付了566架民用飛機,交付量同比下降34%;全年共獲得383架新訂單,凈訂單數為268架,同比減少66%。
在今年8月發布的最新500強榜單中,由于疫情沖擊航空業,沒有任何一家以航空運輸為主業的企業擠進500強。其中,波音和空客還進入了虧損榜單,分別虧損118.73億美元和12.91億美元。不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的排名從163提升至140名,超越波音空客兩家制造商,令人眼前一亮。盡管中國航空工業9.15億美元的利潤同比減少了58.4%,但其營業收入逆勢增長,由659.09億美元增長至669.64億美元。
可以看出,在全球航空制造企業遭受新冠疫情重創的同時,中國國產大飛機迎來了發展契機。2020年6月28日,包括東航在內的國有三大航同時引進國產支線ARJ21飛機并投入商業運營。
眼下,國內航空市場對于新機的需求仍處于低迷狀態。一位航空制造業業內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由于國內部分航司在疫情前的飛機訂單已生效,還有接收新飛機之外,縱觀整個市場,目前有新訂單的可能性很低。”
另外,在民航業的運輸規模恢復到新冠疫情發生前的水平之前,民航業現有的飛機是過剩的。該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國內航司在前幾年高速擴張以后,目前寬體機有嚴重過剩的情況。“由于國內防疫政策,國際航線基本停滯,寬體機大多停飛了。”
盡管面對疫情的沖擊,有一些航空公司已經開始增加飛機訂單。上述人士指出,增加訂單的大多是美國航司,由于歐美旅行已經放開,航空公司開始盈利,為了未來全面復蘇做準備,國外不少航司都在訂購大量新飛機淘汰老飛機。但國內航空運輸業的虧損至少還要持續兩年,因此新需求非常低迷。記者 葛愛峰 見習記者 郭浩儀 深圳報道